丧失的清朝

丧失的清朝已完结

丧失的清朝

标签:历史来源:奇热作者:公孙谏主角:康雍乾

新书推荐,《丧失的清朝》是公孙谏所编写的轻风格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康雍乾,内容主要讲述:康熙皇帝和他的老爹顺治一样,都是少年天子,顺治六岁即位,康熙八岁登基,不过他比他老子可要能干得多了,这个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男人,在位总共61年,到六十九岁的时候死去,据统计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

精彩章节试读:

康熙皇帝和他的老爹顺治一样,都是少年天子,顺治六岁即位,康熙八岁登基,不过他比他老子可要能干得多了,这个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男人,在位总共61年,到六十九岁的时候死去,据统计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康熙这个角色非常重要,也不好干,虽说前面有三位皇帝为他打了基础,但是那个基础不牢固。两位在关外发展,没进过中原,老爹进了中原没几年就死了,所以说是中原之后第二代,其实也就是第一代,一切还要靠他自己。

一个八岁的孩子是绝对不可能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儿的,他能把自己不尿裤子的事儿处理好就不错了。所以朝廷肯定要给他安排代理人。但是鉴于顺治年间的代理人多尔衮同志,最后居心叵测的原因,清朝高层是再也不敢尝试让一个宗室来担任这个重要的角色了。

所以顺治给康熙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正黄旗的索尼,镶黄旗鳌拜,镶黄旗遏必隆和正白旗的苏克萨哈。

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之中排在第一位的索尼,他是三朝元老,在努尔哈赤的时代就是一员猛将,跟随太宗南郑西讨,功劳很大。第二位是鳌拜和遏必隆,苏克萨哈排在最后的一位。一开始的时候,这四个人一起办事还比较愉快,毕竟他们也在顺治皇帝的梓宫前面发过誓。可是后来,鳌拜逐渐开始专权,变得飞扬跋扈,引起了满朝大臣的不满。

鳌拜做的令大臣们最为不满的事情就是圈地。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顺治初年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把持朝政,实际上顺治就是个傀儡,坐在龙椅上没什么事儿可干,因为多尔衮属于满洲正白旗,所以他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利,强迫本来分给镶黄旗的永平府一代的肥沃的好地还给正白旗,另外从河间府拨出一块地给镶黄旗。

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早就已经没人提了,满人也早就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生活。可是鳌拜手里的权利越来越大,就想着用它做点什么,为了讨好镶黄旗,他打算把以前的地重新给换回来。

这件事情苏克萨哈肯定不同意,因为他就是正白旗的人。此外不同意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保定巡抚王登连,他们联名上奏,意思是这样做会造成十几万人失去土地,很可能天下大乱。可是鳌拜的做法是,把他们全都抓起来杀掉。

苏克萨哈觉得鳌拜太过分,于是召集了一批大臣谈和鳌拜,没想到反而被鳌拜给整死了,鳌拜不但杀了他,还杀了他的全家,另外没收他所有家产。

这样一来,本来四个辅政大臣少了一个,索尼因为年老体弱,基本上只吃饭不干事儿,遏必隆懦弱无能,自然就剩下鳌拜一个人说了算了。目睹鳌拜的跋扈,还有严峻的形势,朝野上下非常震惊,康熙小皇帝一面对鳌拜不满,一面也为自己感到担忧。

康熙六年,公寓那1667年的时候,事情似乎有了一丝转机,因为小皇帝玄烨长大了,今年已经14岁了,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已经到了可以亲自处理朝政的年限。当然这要举行一个仪式,走一个过程。

辅政大臣索尼,虽然平时不干什么事儿,但毕竟是个忠臣,他指出顺治皇帝当年就是14岁亲征,所以皇帝也应该亲征的道理,力主康熙皇帝亲征。经过孝庄太后的审核,确定小皇帝的确已经有了勤政的能力,于是允许小皇帝亲政。

不过不久之后,索尼就去世了,下面剩下的就只有鳌拜和遏必隆,而他们两个是一丘之貉,结党营私,鳌拜说什么遏必隆就干什么,所以鳌拜变得比以前更加飞扬跋扈,完全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认为,如果再任由鳌拜这样下去的话很可能最后会被他取而代之,于是就下定决心要对他采取措施。但是鳌拜的确不好对付,他是三朝元老,又是托孤大臣,手里握有重兵不说,而且还是个巴图鲁,弄不好,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所以这个决定在当时来说,其实是非常大胆的。

不过康熙皇帝还是决定把他执行下去,但是具体要怎么办呢?别看康熙人不大,但是心眼不少,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每天拉着一群跟他的年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一起练摔跤。鳌拜看到了之后,还以为是小孩子贪玩,也没往心里去,绝没有想到这是康熙为他专门设计的猎杀陷阱。

等到康熙感觉到自己的摔跤练得不错了,有一天就把鳌拜召见到宫里来,说是有事情商量。当时做了很多的安排,鳌拜到了之后,就被那些练习摔跤的少年给擒获,不过鳌拜实在没有真正的叛变,而且对国家有功,所以康熙对他宽大处理,只是给他来了个终身监禁,并没有处死。后来还恢复了他的爵位。

除掉了鳌拜之后,康熙皇帝渐渐长大,他发现自己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撤销三藩。

三藩是顺治年间册立的三个王爷,他们是三个汉王,曾经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说白了就是三个大汉奸。首先就是平西王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而后击败李自成,平定南方,绞死永历皇帝,爵位最高,地盘也最大,实力也是最强。

另外还有平南王尚可喜,此人是明朝皮岛大帅毛文龙的手下,毛文龙被袁崇焕除掉之后,他因为心生不满投降清朝,入关之后被封为平南王,地盘是今天的广东省,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全都占据军事要地,拥兵自重,不可一世。

要是他们占据军事要地也无所谓,毕竟都是汉奸名声臭了,未必敢造反,就算是造反肯定也没人响应,但最让清廷受不了的是,他们太能花钱了。

从顺治年间开始军费开支好大,已经是个包袱了。到了顺治17年,清朝一个国家的赋税是每年875万两,可是仅仅是吴三桂云南一个省,就朝朝廷要900多万两的军费,清廷根本无法满足他。

康熙初年的时候因为战乱结束了,老百姓安定了,人口增多了,所以赋税也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三藩的用度,这可怎么办?康熙想来想去,只有撤销三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而且三藩在自己的地盘上违法乱纪,设置税吏,私自铸钱,圈占土地,买卖人口,等于就是脱离了中央的独立王国。

吴三桂在其中尤其受到尊敬,他有权利自行选定官员,朝廷对云南的事情基本上无法过问,所以康熙立志一定要消灭三藩,强化自己手中的权利。

不过康熙遇到的阻力也是不小,吴三桂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平西王,手里掌握着财政大权,有的是银子来结交朝廷里面的权贵,再者他的实力的确非常强大,手下兵马如云,很多大臣都担心,朝廷一旦下手,吴三桂立即起兵造反,朝廷这边没钱,没兵马,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可就不好了。

所以清朝高层中反对撤藩的人多,支持撤藩的人少,康熙差点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那手指头都能算过来谁是主张撤藩的,当时康熙才20岁,虽然聪明英武,但是心里也不禁有些犹豫,不过思来想去之后,他还是觉得三藩不能留,于是就对臣属们说:“三藩蓄谋已久,如果不早点下手,就会成为更大的祸患,他们是撤也反,不撤也反,没有必要再等下去了。”

可是康熙没有想到,撤藩的命令一旦下达,一石激起千层浪,叛乱便接踵而来,首先京城出现了杨起隆组织亲信举火起事,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璊,公开称帝,年号“广德”。部下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检举,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不得不提前两天起事,失败。"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等数百人被活捉随即磔死遇害。杨起隆弃众逃到陕西。

另外蒙古察哈尔阿尔尼叛乱,率领数万铁骑杀奔京城,朝廷境内外一片恐慌,正在这个时候,康熙的皇后赫舍里居然病死,这更让大家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怖,好像大清国就要灭亡一样。

除此之外,北京居然还闹起了地震,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很多京城的官员甚至把家眷都送到了江南,以此来避祸。

要是放在普通的皇帝身上,只怕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有胆子继续撤藩,可康熙毕竟也不是那样的庸才,临危不乱,一边平叛一边继续讨论撤藩的事宜。当时吴三桂已经有了谋反的迹象,大军开始调动,大学士索额图认为现在内忧外患,实在不合适和吴三桂过招,所以提议处斩那些提议撤藩的官员,以平息三藩的怒火。

康熙义正辞严地告诉他:“撤藩是朕的意思,跟别人有什么关系,你们要不把朕杀了算了。”索额图:“那我哪敢啊。”

于是那些主张平叛的大臣们心里就有了底气,有皇上给咱撑腰怕啥呀,不久之后,康熙就下旨,罢了吴三桂的官职,然后面对全社会公布他的罪状。不久之后,又把留在京城里面当人质的吴应熊处死。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正在吃饭,惊讶之余,派人去求五世达赖喇嘛到康熙面前求情,提出的条件是,独立。康熙皇帝对此坚决反对,决心以武力征服吴三桂。

同年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杀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称兵反叛于云南。

为了给自己的反叛活动披上名正言顺的外衣,吴三桂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复明的旗号。反叛之前,他装模作样地率领部下祭扫桂王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对部下大加煽动。反叛之后,又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反清复明。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这场叛乱又是蓄谋已久,因此,在反叛之初,吴军乘锐连下贵州、湖南,福建靖南、广东平南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显得非常有利。

在他看来,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远胜八旗,而揭起反满的旗帜,可以争取广大汉族士民的支持,就指挥才能而言,年轻的康熙皇帝又绝非自己的对手。他以为自己又可以稳操胜券了。但是,实际情况恰与吴三桂的愿望相反。

一是吴三桂兵力虽然强盛,但却不具战略眼光。在其起兵之后,既没有疾行渡江,全师北向,设法以军事上的胜利去推动政治上的成功;也没有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据汉中,塞淆函自固,以建立巩固的后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争夺一些战略价值不高的城镇。

这就贻误了战机,给了清朝政府以从容布置反击的时间。其次,由于此时清兵入关已经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为次要矛盾。吴三桂以反满来号召不过是刻舟求剑,脱离实际。而且,吴三桂降清以来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

在民族矛盾最尖锐、民族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忠于清朝,对各地抗清义军极尽镇压之能事。吴三桂的自我表演使人们看穿了他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复无常的野心家,一些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对之更是嗤之以鼻,耻与为伍。因而吴三桂发出的反清复明的号召,在广大汉族士民中并未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再有,与吴三桂的估计相反,康熙皇帝虽然年轻,但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早在撤藩之初,便已对撤藩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所准备,因此在他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镇定自若,措置得当。

他首先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在政治上孤立吴三桂,与此同时,为对吴三桂部下进行分化瓦解,康熙皇帝还宣布,在各省任职的吴三桂部下的亲属概不株连,各安置业。在军事上,康熙皇帝也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师征讨吴三桂,还分别派出得力将领硕岱、赫业、马哈达、科尔坤等分赴荆州、兖州、太原、四川等军事重地。虽然在叛乱发动之初,清兵有所失利,但是,由于在政治上是讨逆平叛,经济上是以全国制一隅,时间不长,便扭转了军事上的失利局面,使得正面进攻的吴军,不能越长江一步,双方在战场上暂时出现了相持的局面。

康熙十五年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由于兵兴三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而吴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与此相反,清朝政府却以全国的兵源、财源作后盾,数路出兵,进行反攻,并迫使各地之吴军处于守势。在湖广战线上,清军将领安亲王岳乐师出湖南,连克萍乡等镇,矛头所向,直指潭州。在西北战场上,自是年初图海任统帅以来,所向皆捷。六月,穷蹙无路的王辅臣被迫投降。在东部战场上,康亲王杰书也率师自浙入闽,连克重镇。十月,耿精忠被迫投降,清师进入福州。受此影响,盘踞广西的孙延龄和盘踞广东的尚之信也表示要叛吴降清。十二月,孙延龄因事泄被杀,尚之信则遣使诣江西简亲王喇布军前投降。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

康熙二十年(1681)春,清军包围昆明,并分兵克复附近州县。十月,昆明城内粮尽援绝,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由吴三桂掀起的持续八年之久的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至此全部平定。

一场轰轰烈烈的三藩起义最后以康熙皇帝的完胜而告终。

康熙的一生都在征战,当然政治上也没有落下,解决了三藩之后,康熙开始着眼于统一台湾。台湾从明朝天启年间,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夺取,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又被郑成功夺了回来。

郑成功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郑经即位,宣布奉南明王朝为正朔,继续和清朝作对。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三藩被平定之后的第二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他的儿子郑克爽年幼,部署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机会,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领全军统一了台湾。自此孤悬海外十几年的台湾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大清朝在康熙时代可谓是多事之秋,三藩、台湾之后又过了两年,沙俄侵入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占领了雅克萨、尼布楚、呼玛尔地区,康熙统一台湾岛之后,立即调派军队前往北方和沙俄决战。

当时俄罗斯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面对这么大的一片雪原,他们还以为是无主之地,甚至觉得大清朝也许不会理会,其实这里偏偏是大清朝的老家。所以大清朝的反应非常激烈,不久之后,清朝宁古塔将军沙尔呼达率领四十五艘军舰,进入黑龙江,给了俄国人迎头痛击,但是俄国人继续增兵,沙尔呼达孤军作战被迫撤退。

在康熙大帝对雅克萨城正式发起总攻之前,清朝都统彭春,先一步率领大军包围了雅克萨城,用一百五十门野战炮和四十门攻城炮日夜轰炸,四天之后,俄罗斯将军图尔布青出城投降,中国人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让他向尼布楚撤退。等他们撤退之后,为了防止他们再次回来,彭春下令纵火焚烧雅克萨城,然后也跟着撤退。

图尔布青在撤回尼布楚的途中,遇到了从尼布楚赶往雅克萨的增援部队,携带着重型武器,并且告诉他,俄国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大批的战士随时可以赶来参战,图尔布青听完之后,大喜过望,立即带着这批人又回到了雅克萨城,然后重新铸造了城池要塞,等着中国人来打。

康熙还以为俄国人真的被打跑了,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到他们去而复返的消息,大怒之下,命令宁古塔副司令萨不素再次包围雅克萨城,这一次图尔布青没有上次那么好运气,直接被大炮炸死,守卫的俄军全军覆没。

不过就在这时候,中国军队停止了进攻,因为俄国人派出了代表已经到了北京,双方已经进入了谈判的阶段。

公元1689年,俄国上将费要多罗和中国代表团代表索额图在尼布楚进行正式的谈判,当时双方的态度都非常强硬,互不让步,索额图仗着国力强盛,摆出一副天朝大国的样子,也是咄咄逼人,好几次拍案而起,并且下令边防军立即攻城,最后俄国代表终于采取妥协的态度,和索额图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第一,外兴安岭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第二,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以西属于俄国。

也就是在康熙平定沙俄的同一时间,中国的蒙古草原上又刮起了旋风,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崛起于准噶尔,他就是葛尔丹。

公元1670年,准噶尔汗国第二任大汗僧格,被他的两个哥哥谋杀,由他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即位大汗。当时葛尔丹正在西藏当喇嘛,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二年噶尔丹自西藏返回,把两个哥哥和索诺木阿拉布一起杀掉,夺得准噶尔部统治权。

他不久就吞并了新疆南部,又吞并了青海的和硕特汗国,把准噶尔汗国的面积扩张到了两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大小,成了草原第一强国。于是他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外蒙古。

不久噶尔丹俘获其叔父楚琥布乌巴什,次年击败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达赖喇嘛赠以博硕克图汗称号。公元1684年他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威逼北京。

当时喀尔喀蒙古一片混乱,三位大汗全都被葛尔丹击败,他们凑在一起紧急磋商应该如何走出困境。当时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投降俄国,另外一种是投降中国。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将会影响中国之后几百年的历史走向。

当时库伦活佛坚持归附中国,理由是:“俄罗斯人信基督教不信佛教,穿的衣服也非常奇怪,中国不一样,他们是佛教国家,而且衣服和咱们大同小异,就连模样也和咱们长得差不多,而且中国比俄罗斯富强,跟着他们混饭吃,以后生活一定很愉快。”

于是喀尔喀诸位大汗下定决心,向康熙皇帝表示臣服。

康熙皇帝接到报告之后,非常重视,一面派出军队去保护喀尔喀,一面让这三部实力撤退到内蒙古,然后给他们粮食衣服让他们过冬。但这些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想解决外蒙古的问题,必须要让葛尔丹认识到中国的厉害才行。

康熙先礼后兵劝他撤军,葛尔丹也表示愿意接受大清皇帝的调停,不过他有个条件,希望康熙先把本国通缉犯库伦活佛和土谢图汗交出来才行。康熙表示,你只有无条件投降才有出路,其余免谈。

于是葛尔丹大怒,率领大军进入内蒙古乌兰布通,摆出一副要和清朝决战的样子。八月初一日,清朝大将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发起进攻,连战3日,大败噶尔丹。初四日,福全误中噶尔丹缓兵之计,使噶尔丹逃脱。噶尔丹率余兵千余,以科布多为基地,恢复生机。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康熙第三次亲征葛尔丹,以三路清军约期夹攻。五月,清西路军在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下,于昭莫多大败噶尔丹,歼灭其主力,噶尔丹仅率数十骑遁逃。

六月,噶尔丹部将丹济拉偷袭翁吉(今蒙古阿尔拜赫雷东南),企图劫夺军粮,被清军大败。噶尔丹再无力组织进攻。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帝亲至宁夏指挥,命马思喀和费扬古分别率领两路清军,征讨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在宁夏河套地区的黄河岸边,康熙终于迎来了葛尔丹的死讯,对于这个家伙的死因,历史众说纷纭,有记载是服毒自尽,也有记载是死于性交过度引发的猝死,也有记载说是死于重性病毒性性病。有记载说当康熙皇帝得知葛尔丹的死讯之时,正在黄河大堤上视察的康熙当即就跪到了黄河大堤上,拜天谢地,无比庆幸。

至此康熙皇帝基本上解除了来自帝国东南北三个地方的外患,大清朝从入关之后的危机四伏,紧张万分,到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过要当个好皇帝光是有武功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这样才值得称道。康熙这位著名的千古一帝做的就非常好。

公元1706年,逐渐解除了外患的康熙,开始着手治理一件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头疼不已的大问题——黄河水患。

黄河水患问题从中国古代一直就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尼罗河泛滥之后,留下的是千里沃土,而黄河决口之后,留下的则是无边无际的黄沙,这条中国的母亲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期而不朽的灾难。古来有大禹治水,现在又轮到康熙治水了。

康熙在治水之前,先派人去寻找黄河源头,往返万余里,终于确定了源头的位置。然后他让大臣们制定治水方案,可是大臣们意见不统一,发生了争论,于是康熙让他们在自己的面前辩论。

辩论的主角一个是河道总督靳辅,另外一个是直隶巡抚于成龙,他们争论的内容有两个,第一就是黄河泛滥之后,留下的土地应该还给百姓,还是收回国有。第二就是治水到底是疏通,还是修筑堤坝。

于成龙认为,把土地收归国有就是与民争利,而修筑堤坝越来越高,等洪水来的时候,居高临下,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咱们应该效法大禹,把洪水引导入大海之中,这样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当时康熙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支持于成龙的想法,把靳辅罢了官,但是于成龙成了河道总督之后,发现自己错了,所谓的大禹治水只不过就是神话,大洪水来了除了修筑堤坝围堵根本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康熙再次把于成龙召回京城,问他:“你以前义正词严地指责靳辅,现在怎么样?”

于成龙立即表示认错:“老臣当时没经验,属于纸上谈兵,后来真正到了施工现场才发现我那一套行不通,还是要按照靳辅的办法去做,真是太惭愧了。”

此外康熙皇帝对学习教育也是非常认真的,例如他自己非常聪明,好学不倦,是当时首批掌握了西洋几何学和解剖学的学者,这一切全都是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功劳,不过康熙也知道,在儒家思想的范畴内不可能接受这些东西,所以他只是自己学习,充实自己,而没有向全国传播。

此外他非常重视子女们的教育,并且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方案,比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读什么书,怎么才算合格?举几个例子:康熙给皇子皇孙规定六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皇子皇孙们三点钟就要起床,先复习前一天的攻克,准备师傅到来上课。

到了五点钟,师傅们陆续进场,向皇太子行礼,然后皇太子开始念书,念到一百二十遍才进行背诵,因为康熙觉得这样记得比较牢固。

早上七点钟到九点钟,康熙上完早朝,给皇太后请安之后,就要来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如果背诵的不好是要受到惩罚的。

这样一直到晚上17点钟的时候,皇子们还要学习骑马射箭,19点钟的时候正式放学,一天的功课算是完成了。比起现代的中学生小学生来说,学习压力真叫一个大。基本上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公元1722年,一代大帝康熙驾崩,享年69岁。在他死后,皇位由皇四子胤禛继承,也就是雍正皇帝,然而围绕着雍正皇帝即位的这件事情,坊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的传说,有的说他杀死了父亲,有的说他修改了遗诏,并非合法即位,而是篡位。现代学者研究表明,这些纯属子虚乌有,雍正是合法即位的。

康熙这一生一共有35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在位时候成年的有20个,年长的12个,这十二个人当时都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

但在康熙的前半生皇位其实是没有悬念的,他没有走上爷爷和父亲的老路,而是提前立了太子,这就是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儿子胤礽,是他的嫡长子。

因为赫舍里皇后是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死,所以康熙十分伤心,对于胤礽也是百般的疼爱,教育上更加是尽心竭力。胤礽四岁的时候出痘,当时正是平定三藩最紧要的时刻,可是康熙仍然亲自护理,12天没有批阅奏章,这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或许太小菜了,可是对于康熙这样的圣明君主来说,那就是破天荒了。

不过康熙也犯了个大错误,那就是活得太长了,他在位61年,小太子苦苦等待不能继承皇位,从少年等到了中年,一共过了33年,这些岁月里他也没闲着,缺钱的时候,就想找点钱花,于是渐渐地形成了自己搞钱的圈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子党。

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后,朝中就出现了拥护皇太子与反皇太子的两大政治势力。太子党首脑人物索额图,是康熙幼年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后叔父、皇太子叔姥爷、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曾经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康熙二十八年他担任中俄议定边界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主张尼布楚、雅克萨两地当归清朝,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但他后来陷入了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的漩涡。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帝以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令宗人府将其拘禁,不久死于幽所。康熙帝又命逮捕索额图诸子,交其弟弟心裕、法保拘禁,并命:“若别生事端,心裕、法保当族诛!"大臣麻尔图、额库礼、温代、邵甘、佟宝等也以党附索额图之罪被禁锢,诸臣同祖子孙在部院者,皆夺官。江潢以家有索额图私书,下刑部论死。”就是说,只要与索额图稍有牵连者,都受到株连。

对索额图如此严惩的原因,直到五年以后废太子时,康熙帝才作了明确解释。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到第二次废太子时,康熙帝更明确说皇太子问题根子在索额图:“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就是说索额图之罪在于结皇太子党,骄纵皇太子,图谋篡夺皇位。所以康熙帝严惩索额图,打击并削弱外戚势力,而给皇太子敲警钟。

不得不提的是康熙帝对皇太子的骄纵与溺爱,默许索额图所定规格几乎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纵容儿子挥霍浪费,如历次外出巡游,太子所用皆较皇帝上乘,命令当地官员搜刮民脂民膏。东宫内花销亦高于皇帝。太子脾气暴躁,任意鞭挞诸王、众臣,康熙却加以包庇。

皇太子胤礽的一切过错在康熙处均能得到包庇,康熙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无甚过错,唯有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坏了太子。

长期的姑息养奸,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理的性格,之前的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四周早已树敌无数。后来康熙帝更是训斥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训。

皇太子胤礽倒台,可就便宜了在一旁看笑话的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当时黄八子集团的势力仅次于太子党,比皇四子的势力要大,当时的宰相佟国维、马齐、皇十四子、皇九子、皇十子全都是他的党羽。太子被废之后,佟国维和马齐等人上书要求册立允禩为皇太子,但是康熙察觉到了他们结党营私的事情,害怕这位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威胁自己的位置,不但没有给他太子之位,反而把他革除爵位,下了宗人府,当然后来又放了出来,不过允禩自此失去了被立为皇太子的资格。

皇四子胤禛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胤禩因争夺意图过于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

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勾结起来,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现孝顺,且在治理黄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杰出政绩成就,赢得康熙的信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虽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帝着手巩固皇位。

雍正皇帝即位的第一天,紫禁城就显得比平时要紧张得多,别的皇帝即位都是喜气洋洋,而雍正皇帝即位却是紧张万分,为了防止八爷党和太子党的人闹事儿,九门提督隆科多率军进京城戒严。

当时能够对雍正皇帝构成威胁的人已经不多了,皇太子被废黜,皇长子大阿哥被圈禁,只有皇八子、皇十四子、皇三子能够对他构成威胁,而八爷党的势力尤其最大,于是也就成为了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

皇八子允禩这时候也明白,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妙,他和雍正斗了这么多年,而在他的了解中雍正性格猜忌,气量狭窄,刻薄寡恩,没什么亲情,所以对他不可有什么宽大的处理。虽然雍正即位之后,立即就把他封为廉亲王,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屠刀早晚会落下来。

不过按理来说,若是他洗心革面,小心谨慎,也许倒霉不会这么快,但是这位仁兄偏偏也不检点,而且就连他的福晋也有点二,他被封为廉亲王的时候,有好多的人到他家去祝贺,福晋居然对他们说,“有什么好祝贺的,正在忧虑怎么保住脑袋呢。”

雍正听到了这话之后非常不高兴,立即让允禩把他的福晋赶回了娘家。也许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决心要快速解决老八了。

雍正先是把允禩身边的人全部革职或者外放,使得他陷入孤立,还多次告诉大臣们不要结交朋党,可谓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如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皇帝奉圣祖皇帝及其四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为新刷的油漆,故而油漆味大,雍正大怒,命管工部事之廉亲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太庙前一昼夜。这就等于是没事儿找茬玩了。

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又跟允禩找茬说:“咱爹就是因为你不争气,才被活活气死的,可是你不知道悔改,还在继续结党营私,真是太可恶了。朕即位以后,将册封你为亲王,让你总理事务,你就应该痛改前非,可是没想到你倒变本加厉,很多要紧的事儿都做不到位,公文也不亲自批阅,找枪手代笔,你该当何罪?”

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因十阿哥逗留张家口。雍正认为是允禩指使,所以对他进行责问,虽然允禩不承认,但帽子算是铁板钉钉扣上了。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十阿哥被雍正革去王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然后他处置允禩另一个亲信苏努,革去贝勒职称,监禁起来,不久明正典刑,砍了脑袋。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谕责胤禩及其亲信,马尔齐哈、常明这些人都被说成是廉亲王胤禩的朋党,下令将他们革职,雍正四年二月初七日,雍正把允禩和九阿哥允禟逮捕囚禁在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就给留了两个小太监。命胤禩改名,名为“阿其那”,五月十四日,将胤禟改名为塞思黑,后来九阿哥胤禟因为闹肚子死在了保定。未几,九月初八日,胤禩因为呕吐死在了宗人府。这两种情况都很可疑,所以好多人认为,他们是被毒死的。

此外雍正的兄弟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十四阿哥允禵,允禵是雍正的同母弟弟,所以比别人都进一步,但是他和雍正的关系不好,早年就投靠了八爷党,后来又传出了康熙传位给皇十四子允禵的消息,允禵信以为真,觉得雍正篡改了遗诏,所以对他恨之入骨,屡次当面顶撞雍正,雍正只好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去给康熙守灵,后来又把他囚禁起来,知道乾隆即位才把他释放。

除此之外,他还把和他一起创业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给杀掉,年羹尧这个人居功自傲,最终引来杀身之祸,自不必说,但是雍正定了他92款大罪,似乎就有些忘恩负义的意思。对待隆科多也是一样,若不是有这位九门提督的兵权支持,他想即位也没有这么轻松。

虽然雍正对兄弟们很残忍,但说句公允的话,他是一个极好的皇帝,甚至有很多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雍正即位的时候,正好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都开始凸显出来,正是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来整顿的时候,雍正在位13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这些问题都处理的很好,所以后代认为雍正是一个改革派的皇帝。

事实上雍正在皇位上的时候,也的确每天都在改革,而且有几项措施影响还非常大,很大程度改善了国计民生。比如他的“摊丁入亩”这项政策,就给穷苦农民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清朝入关之后,吸取明朝因苛捐杂税而亡国的教训,制定了一项国策那就是“永不加赋”,但是八十年来他们一直还在收人头税,也就是说刚生出来的孩子,只要户口本上有这个人,也是要交税的。

后来雍正施行土地税,就等于免掉了老百姓的人头税。而这一举措,并没有使得大清朝的税收下降,反而在增长,因为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的生育积极性也上来了,人口在增加,荒地也在开垦,可以说他的眼光还是很远大的。

另外他废除了“贱民”的社会制度,以前凡是不属于“士农工商”的职业,全都被称为“贱民”,世代相传,不能改变,他们不能考科举,更不能当官,比如媒婆、舞女、乐工、继女全都属于贱民的行列。

雍正的改革项目还有整顿吏治,设立军机处和秘密立储几个方面。说到秘密立储,这还是康熙皇帝给他带来的灵感,就是把遗诏提前写好,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雍正把他制度化,以此来避免皇子们血腥夺位。

雍正在位13年,政绩斐然,功勋卓著,但是后来他迷恋上了炼丹,最后终于因为长期服食药丸,暴毙而亡。

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他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继承皇位,这是一位完全汉化的皇帝,年号叫乾隆。

乾隆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驱逐雍正以前豢养的那些炼丹道士,并且下令不许他们透露宫里的只字片语。

乾隆这辈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就是他的身份问题,他到底是汉人还是满人,亲娘到底是皇后还是什么人,到今天也没有个定论,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各种传说。

按照最正统的说法,乾隆的生母是雍正皇帝的妃子钮祜禄氏,可是史学家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例如有人说乾隆是海宁陈佳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所生,这里还有一个挺有趣的故事,据说陈世倌在当大学士的时候,和雍亲王胤禛走的非常近,两家时常都有往来,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福晋和陈世倌的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孩子,所以雍亲王就让陈世倌把他家的儿子抱过来看看,也许想要定个娃娃亲什么的。

可是等到孩子抱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家的大胖小子变成了一个闺女,当时陈世倌意识到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一句话也不敢向外透露。

这个桥段的来源,是因为乾隆在当皇帝的时候三次南巡全都是住在陈世倌的家里,有人就猜测,乾隆这样做就是为了回去看望自己的亲生爹娘并且祭祖,毕竟他是个儒家学者,对于孝道一点也不敢马虎。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这里面漏洞太大,根本不能成立。因为雍正在生乾隆的时候已经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虽然夭折,但是三儿子已经八岁了,而且还有一个妃子即将临盆,为什么雍正要去抢别人的孩子呢?难道他早就知道这个孩子将来会当上皇帝,是真命天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同的人更多,而且全都是中国一等一的学者,绝对不是故意编排空穴来风,根据近代作家冒鹤亭的说法,乾隆的生母应该是宫女李金桂。

传说雍正在做雍亲王的时候,有一年秋天去热河打猎,正好射杀了一只梅花鹿,雍正渴了,没带水壶,于是就跑去喝鹿血,鹿血这东西是壮阳的,喝完之后他就受不了了,可是旁边又没有女人,就随便拉了山庄里一位很丑的宫女李金桂给办了,结果李金桂挺幸运一下子就怀了孕。

等到第二年,康熙来到了这个地方,然后十四阿哥就给雍正上眼药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康熙,康熙震怒之余,让雍正把孩子抱回去抚养,雍正把乾隆交给了钮祜禄氏,那么李金桂生的这个孩子就是乾隆。

还有一种说法,是民国时期国务院总理熊希龄吐出来的,他跟当时的大文豪胡适之说,听前朝的宫女说过,乾隆的生母是南方人,外号“傻大姐”,跟这家人到了热河,遇到了雍正。

其实这种说法跟李金桂的说法倒是不谋而合,因为李金桂可以是傻大姐,傻大姐也可以是李金桂。总之现代学者对于乾隆的出生的确有所怀疑,觉得他的生母很可能另有其人,不是钮祜禄王妃。

但要说谁能够提出确凿的证据还是没有。

那么说乾隆是不是像民间传说中那样英明神武呢,其实也不是,这还要从他的两位皇后身上说起。

作为一个少年皇帝,乾隆成亲也非常早,大约在他17岁的时候,也就是1727年,15岁的富察氏成为宝亲王弘历的王妃,十年之后,这为王妃又被册封为皇后,可是在公元1748年这位皇后跟随乾隆皇帝前往山东曲阜,死在了归途上。

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富察皇后之所以会死,完全是因为乾隆皇帝荒淫无道造成的。就是那次从山东返京的船上,富察氏的弟妹,也就是傅恒的夫人(大家还记得傅恒吧,还珠格格这部书上,琼瑶女士用他大做文章),乾隆生性风流,见了这位夫人之后,顿时心旷神怡,把持不住,抓住了就要淫乱,富察皇后苦劝不听,最后两人还是发生了关系,所以一气之下投河自尽。

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了另外一个故事,大家肯定还记得还珠格格上的福尔康吧,他的原型不就是雪山飞狐上面的福康安大帅嘛,据说这个福康安就是乾隆和傅恒夫人所生的孩子。当时福康安在乾隆的时代,实际上比和珅更加的受宠,有的学者认为,清朝三百年之中,还没有哪个宠臣能够跟福康安比肩,可是福康安最后连个驸马爷也没当上,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点问题吗?

这位富察皇后死了之后,乾隆又册封了一位乌拉那拉氏皇后,这位就是还珠格格上面的老巫婆了,大家可还记得。

根据史料记载,乌拉那拉氏并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当上了这个皇后,他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个侧福晋,后来乾隆当了皇帝,封他做娴妃,富察皇后死了之后,她才补上了皇后的缺儿。可是他最后也是死了个不明不白。

故事大概和刚才富察皇后的故事差不多,不过这个的确是有据可查。据说乾隆有一年南巡的时候,因为和和珅涉足娱乐场所,遭到皇后的警告,两口子吵起来了,皇后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记得这个桥段吧,琼瑶女士认为皇后是跟小燕子紫薇生气才剪的头发,其实不然,另有内情。

这件事情在清宫档案里面就有隐晦的记载,说是皇后早上还在行宫里吃早饭,还得到了皇上的赏赐,可是到了晚上皇后就不见了。她的名字也被黄布盖上。

大家不禁要问,皇后去哪了?

完全没有踪迹,全都是一些猜测,有人说她因为剪了头发,跑到杭州去当尼姑了,也有人说她提前回京城了。

实际上,乌拉那拉皇后应该是被打入了冷宫。并且最后也是死在了冷宫里面。当她死的时候,乾隆正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完之后也没在意,继续打他的猎,然后办理丧事的时候,也没有给予皇后的待遇,而是按照贵妃的级别办的。也就是说,乌拉那拉触怒了乾隆,这是肯定的了。

乾隆刚刚即位的几年里,清朝的边疆还是非常稳固的,在加上康熙和雍正给他留下了大笔的遗产,以及大好形势,再加上他的勤奋治理,国家呈现出一片盛世的气象,号称富有四海,也算是个太平天子。

但是在公元1758年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大小和卓之乱。所谓的大小和卓之乱,是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所发起的。

霍集占与其兄波罗尼都出自中亚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占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可是乾隆没有想到,他帮助霍集占兄弟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他们却趁机控制了整个新疆南部,开始和乾隆唱反调。

乾隆二十二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第二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

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西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乾隆因此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他的克星已经在公元1750年的时候出生了,这位号称整个大清朝的灾星,就是和珅。

和珅也算是个官二代了,他的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常保。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和珅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更精通四书五经,深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器重。

十八岁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和珅从此一鸣惊人。和珅曾参加过科举,结果是名落孙山,都说他有才华,但对于八股文可能不精通,他的学识完全是一些很实用的东西。

虽然说没有考中,但他因为是官二代,还是按照当时的制度继承了老爹三等轻车都尉。由于和珅的精明能干,公元1772年,22岁,十月,被授三等侍卫。终于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做了皇上的仪仗队的侍从。具体的工作是抬轿和举旗杆的。由于他懂得利用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从而赢得了一鸣惊人的机会,一下子成了乾清宫御前侍卫副都统。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一旦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当上副都统之后的和珅,升官的速度那叫一个惊人,一年甚至好几个台阶,到了公元1774年正月的时候,就当上了户部侍郎,十一月因为参加编修国史,戴上了一品顶戴。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和珅总领税务总督,满洲镶蓝旗都统。三年以后,再加封户部尚书,御前大臣,议政王大臣,就这样一路升官,一直到嘉庆元年,已经达到了顶峰,神箭户部刑部理藩院军机处数个要职,晋封一等公爵。

和珅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个热血青年,算得上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廉吏,但最后终于因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走上了邪路。

和珅走上这条邪路的导火索,可能是苏十三起义的时候发生的偶然事件,当时他和大臣阿桂闹了矛盾。起先因为和珅接替陕甘总督李侍尧前去平叛,结果战败,老将阿桂奉命率领十万大军增援,接替和珅指挥。

阿桂问和珅为何战败,和珅推脱说是因为他手下的将军们不听指挥,阿桂说:“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应该把他们杀了!”

不过阿桂这个人对和珅一向不怎么信任,于是第二天的时候,就亲自下令三军集合,进行检阅,结果将领们都非常配合,早早的就来了,而且军纪严明,没有一点怠慢的情绪。于是阿桂立即就抓到了和珅的小辫子,问和珅:“将军们来的都很快,分明就是你在撒谎,你说到底是谁该死?”

和珅这个时候等于是让阿桂给摆了一道,心想你阿桂是军中的老将,当然是一呼百应,我可没有你这样的本事,你这是存心刁难老子啊。

阿桂正式接手最高统帅,十日后,李侍尧攻下循化,阿桂捕杀韩二个,苏四十三,叛乱接近结束,和珅亦被调回京师,因指挥失败关系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被停职处分。加上阿桂和海兰察等三十余将上书,奏请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

和珅知道此事后对阿桂结下不解之恨,直至阿桂去世。不过因为阿桂和和珅都是乾隆的宠臣,谁也奈何不了谁,怀恨之心也就一直窝在心里。但是和珅也了解到,自己清廉也没有个屁用,还不如在朝廷里配置一点势力,多捞点银子来得实惠,所以之后的和珅就好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开始疯狂敛财,卖官鬻爵,谄媚惑主,无恶不作。

而和珅家族和皇室联姻,也使得和珅和乾隆从君臣发展成为了裙带关系。

乾隆的长子名叫丰绅殷徳,乾隆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他,而和珅的女儿,也嫁给康熙的玄孙贝勒永坤做福晋,和珅的侄女也就是和琳的女儿则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这几桩婚姻把和珅和皇室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从此之后,和珅在朝廷里的地位不可动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阿桂死了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和他的权势抗衡。

不过和珅的运气也有到头的时候,他遇到乾隆的时候稍微晚了一点,乾隆的岁数越来越大了,是到了该培养接班人的时候了。乾隆是个儒家学者,他本来的意思是一定要立嫡长子来继承皇位的,可是他的两位皇后,因为先后得罪了他不得善终,所以他们的儿子也就失去了即位的可能。最倒霉的就是乌拉那拉氏(落发的那个)生的十二阿哥,生前没有爵位,死了连个封号都没有,更别提当皇帝。

后来的嘉靖皇帝颙琰出生的时候,他的十四个哥哥里面已经死了八个,其中最受宠爱的就是还珠格格小燕子的丈夫五阿哥永琪,他本来也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但不幸的是他和小燕子私奔去了昆明(死了),所以也失去了即位的可能。

此时的乾隆就算他再怎么坚持嫡长子的理念也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没有“嫡”了,而且他能够选择的范围也很小,于是就只能抛弃旧观念来个择优录取。偏偏颙琰这个人性格内向稳重,勤奋好学,中规中矩,尤其是重视孝道,这就正好契合了乾隆的胃口,于是这个幸运的大光环一下子就落在了颙琰的脑袋上。

其实早在公元1773年的时候,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那时候和珅还没有步入仕途,乾隆就按照雍正秘密立储的制度把颙琰的名字写在了遗诏上面,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并且向军机大臣透露,这上面的名字是十五阿哥颙琰。

在这之后,乾隆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观察颙琰,发现颙琰还真算是不错,其实他没有什么才干,就是老实踏实,然后给老爹拍马屁比较到位而已。最主要的是他没有像康熙末年的那些皇子一样结党营私。

二十多年以后,乾隆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要提前退位去当太上皇,而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让他提前体验一下生活。于是就在他登基六十周年的这一天,他向外宣布了皇太子的人选,继而又宣布了自己要当太上皇,让颙琰继承皇位的决定。

十月份的时候,乾隆宣布明年举行传位大典。

到了公元1796年,乾隆履行自己的诺言,传位给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但是在传位诏书上,他也提出,国家重大的事情还是让他这位太上皇来把把关,也就是说虽然交出了位置,但是不交权利。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嘉庆当了三年有名无实的皇帝之后,终于在这一年的冬天,太上皇病倒了。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终于结束了他八十九岁的生命和六十三年的从政生涯,撒手人寰。

相关内容推荐:

丧失的清朝

小说丧失的清朝点评:

《丧失的清朝》有些情节不符合逻辑,太夸张就脱离现实了。

最新历史小说推荐

  • 天才投资人时筱萱天才投资人时筱萱

    作者竹子不哭写得还不错,就是有些地方联系不够紧密。《天才投资人时筱萱》这本书情节很好,很喜欢。

    作者:竹子不哭奇幻连载中

  • 沈少,别惹我沈少,别惹我

    怎么说呢,比较喜欢《沈少,别惹我》里面的小红,很傲娇,很忠心,撒娇,有可以卖萌哈哈又傲娇,哈哈又好笑,挺喜欢这个人物形象的。

    作者:荞麦职场已完结

  • 白晚舟南宫丞莫柔白晚舟南宫丞莫柔

    《白晚舟南宫丞莫柔》这一本书,很值得看,前部分虽然没那么好,但是后部分真的真的写的很好,当然也有小点不足,男主在情感方面,作者大大写的很感人,也很逗,有笑点,这也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生小说,我看书评区的时候,对这本书的映象有点糟,现在越看越喜欢了,真的,所以希望作者多多更新,麻烦你了

    作者:佚名言情已完结

  • 重生帅气首长的溺宠小萌妻重生帅气首长的溺宠小萌妻

    小说内容挺跌宕起伏的,感情越来越深,人物经历重重波折,看的让人揪心,也很期待后续,

    作者:钱爷言情已完结

  • 总裁的火爆辣妻总裁的火爆辣妻

    看了十年小说,感觉《总裁的火爆辣妻》此书作者齐成琨写的挺好的啊,逻辑清晰,画面感强,内敛中不失风趣幽默,尤其没有其它书的那种装二与浮夸,。

    作者:齐成琨总裁连载中

  • 鬼生人鬼生人

    《鬼生人》《鬼生人》挺不错的一本书,没有许多灵异小说的老剧情,反而是一种新奇的书写风格,更加真切描述出主角的牛逼。悬念也多可谓是吊足胃口,我坐等更新

    作者:小葱花异能连载中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历史> 丧失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