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阅读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阅读

时间:2021-03-16 14:01:08作者:

完结小说《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是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倾心创作的一本言情风格的小说,本小说的主角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打破时间、空间、信息三维局限,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传统角色定位,高效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实现供求双方的直接对接。分享经济平台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权共享给社会碎片化资源,将人的知识、智慧、创意、经验、技...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免费试读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融合,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发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互联网+”先进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相关技术,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生产运行信息化水平,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服务政府、企业和民生。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动,带动核心技术突破,孕育出以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产业链内的整合和跨领域融合催生新兴业态,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组协同创造新兴模式,助推我国加快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形态。

一、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广泛连接

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政府和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搭建互联网平台,促进政府公共资源开放应用,实现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业务和新的商业模式。分享经济平台的建设主体类型多样,体现社会化新型协作模式的成功运用。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是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专业积累和拓展实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公共机构,展现政府的公益服务特性和方向引领。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和机构,提供贴近创业需求的多维资源和一站服务。

(一)分享经济平台整合闲散资源发挥合力

分散闲置资源的增加为分享经济提供发展基础,分享经济平台从出行交通发展而起,逐渐扩散到住宿、餐饮、教育、物流、科研等多个领域,推动分享经济成为我国新兴业态。

1.分享经济平台实现闲散资源的对接与再配。分享经济平台打破时间、空间、信息三维局限,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传统角色定位,高效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实现供求双方的直接对接。分享经济平台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权共享给社会碎片化资源,将人的知识、智慧、创意、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了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例如,传化集团、贵阳货车帮科技“货车帮”平台整合全国范围的货源信息及货运车辆,实现货主、货车资源的供需对接和物流配送服务。

2.分享经济模式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创新与协同。分享经济模式打破了企业边界,为创业创新与灵活就业开辟了广泛的空间,参与方式更加公平公正,又可灵活选择任务并安排时间,从而促进多方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之间在多项业务上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创新协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降低创新成本,企业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供给更加高效。例如,爱奇艺建立网络播放、投融资、青年导演成长三大平台,通过众包方式实现视频、影视作品的设计、制作、播出、推广,如南方电网选择一部分项目,采用众包模式借助网络力量汇聚专业科研力量,为科研管理增添了新动力。

(二)行业服务平台成为专业服务中坚力量

行业服务平台包括云化的行业支撑类平台、面向企业的行业应用平台和面向个人的行业应用平台三类,通常由行业内领军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建设,覆盖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金融、物流、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深度推进互联网与行业领域的融合。

1.应用云化的行业支撑平台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基础能力。行业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企业建设云平台,提供基础设施资源、通用软件应用、产业链协同等云化服务,解决企业外购系统成本高、自主开发程度低、服务不能有效匹配问题。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建航天专有云制造平台、航天云网平台等云平台,实现网上企业资源共享、智能制造能力协同、全产业链业务协同。沈鼓集团建设沈鼓云服务平台,汇聚遍布全国的大型装备实时数据,提供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服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客户终身价值管理,是现代生产性服务转型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平台之一。

2.面向企业的行业应用平台提供专业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生产过程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生产装备、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实现网上企业资源的充分共享、智能制造能力的高度协同。依托产业链汇聚整合经验与能力,集聚生产要素和共享资源,打造企业生产服务平台。海尔集团将传统工厂颠覆为和用户互联的支持大规模定制的互联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构建U+智慧生活平台,从生产产品硬件到提供智慧生活场景解决方案转型。青岛海信搭建“海视云”平台,实现支撑千万智能设备应用和管理的后台服务,改进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支持产品开发、制造过程和服务的持续创新与改进。

3.面向个人的行业应用平台提供丰富实用的生活性服务。互联网在国内实体零售、餐饮、娱乐、社区、旅游、汽车、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涌现出众多基于线上线下互动的应用平台,业务模式和业务内容持续推陈出新。用户通过热线、网站、App、微信等多种便利方式,使用在线预约与支付、信息提示与指南、服务查询与咨询、业务办理、用户体验评价等服务。腾讯微信平台提供“城市服务”入口,市民可在线办理医疗、交通、交管、社保、公积金、出入境、公安户政、教育等业务。百度地图为人们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用车、周边旅游、景点门票、美食休闲、酒店预订、智能停车等综合服务。

(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公共资源开放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成效列入政府的重点工作,为政府治理、企业服务和民生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其开放性,实现了更大范围和更多参与者的资源共享。

1.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放性支持和服务。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公立机构等引导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公共服务资源,以互联网方式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开放性支持和公共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信息咨询、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具有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特征,推进平台建设是政府的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广东亿迅科技承建的珠海市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证照数据电子化、投资审批可视化、事务服务移动化,“一张网,同城通办”,解决公众“最后一公里”办事问题。武汉虹服公司建立以社区住户为中心的全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各种供应链资源,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平台整合集成了跨行业、跨专业、跨部门的各类与产业活动相关的资源,构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生态。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公共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仅依赖企业发展的成本与风险,提升产业化的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国家林业局建设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国内林业行业中信息量较大、涵盖面较广的权威性行业专题数据库,为公众使用林业数据构建一个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数据的大范围共享使用。

(四)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创业企业和创客数量持续激增,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升级改进,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广泛流动,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不断完善。

1.创业服务平台的形式和优势存在多样性。创业服务平台有线下实体创业服务平台、线上开放服务平台及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模式。服务机构依托自身原有的优势如政策优势、融资优势或技术优势,整合第三方资源为中小企业、创客提供创业所需服务。创业所需资源包括培育引导、场地提供、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创业和办公场所,研发技术平台和试验环境,众创空间运营主体,投资、人才、培训等资源,出行餐饮、人才招聘、社保代缴、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各项本地服务。上海UCloud建设创业“加U站”,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抢占市场先机。重庆猪八戒网建设创业者、中小企业服务交易的连接平台,在全国多地区设立猪八戒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2.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创意和成果的价值转化。创业服务平台聚集社会各类创新资源,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帮助创业者快捷链接各类资源的创新交流平台。通过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激发大众智慧,带动创业者对产业链上游各种信息资源的消费。通过促使创意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拉动产业链下游信息消费的增长。腾讯众创空间通过开放腾讯内部的全平台资源服务,联合创业相关资源,形成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生态系统,进驻平台的创业公司总数量超400万家,帮助平台企业上市达到20家,第三方总收益超100亿元。

二、充分挖潜数据资源,提升生产流通效率

全球互联网步入泛在普及、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和预测,全球数据存储量将由2015年的10ZB增长到2020年的44ZB,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数据存储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公共数据、社会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广泛流通以及针对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升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效率,助力打破行业壁垒,提高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新兴业态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新兴业态发展

在“互联网+”战略的驱动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趋势愈发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地区和部门已经开始了自发探索,气象、统计、环境、交通、林业、信用等十余类数据已不同程度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北京市39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开放了17个主题下的323个数据集,上海市40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开放了12个主题下的882个数据集,国家林业局通过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实现18万条林业数据对公众开放,其他城市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数据资源开放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拓展了信息服务企业的数据来源,发挥了数据开发利用倍增效应,在我国最早推动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的北京和上海,数据资源培育新兴业态发展的效果已经显现。信息服务企业利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民生服务、卫生健康、资源环境、文化休闲、社会发展、道路交通、教育科技、公共安全等方面开放数据成功开发了近百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典型代表包括微信城市服务、360征信服务、三峡集团移民管理、百度地图、停哪儿、八挂来网等,涉及公众安全、交通出行、入学就业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二)社会数据资源利用支撑各方科学决策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社交网络、论坛等网络空间业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交流、意愿表达的重要场所,大量的社会数据得以沉淀。对此类社会数据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搜索、广告推广等形式服务于企业商业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舆情分析、人流密度分析等服务于政府科学决策。

1.利用社会数据服务于企业的商业行为。互联网企业依托其丰富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在文本搜索、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寻求商业活动创新。例如,百度已收录全世界超过1万亿张网页数据,拥有EB级别的超大数据存储和管理规模,可实现毫秒级的搜索响应速度,使搜索引擎成为用户网络访问的首选入口,并积极探索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其他企业综合利用企业自有数据与社会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决策树模型等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精准营销模型和产品推荐模型,寻找具备深度开发潜力的客户,并分析客户所需产品类型以实现精准营销。例如,东风日产综合利用社交网络数据和客户服务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客户画像模型,针对客户特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推荐,增加用户黏性,提高转化率。

2.利用社会数据服务于政府的科学决策。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社会数据进行采集,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挖掘分析,可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热点分析、负面分析、效果评估、传播动态实时监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百度迁徙”利用百度地图LBS开放平台、百度天眼,对其拥有的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可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人口迁徙的轨迹与特征,助力政府决策。腾讯公司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构建了一整套包含人群数量估算、地域承受能力评估、人群风险特征等能力的综合评估模型,可准确估算特定区域实施人流密度和拥挤风险,为警务现场调度、快速响应、管制措施调配提供决策依据,有效降低了人群聚集导致的踩踏风险。

(三)企业数据资源挖掘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企业数据资源存储量远超过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其中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和生产制造领域数据资源存储量最为丰富。依托于数据资源丰富的天然禀赋和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和生产制造领域的企业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也最为活跃,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1.信息通信领域数据挖掘助力企业高速增长、创新转型。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均拥有大量数据资源,数据类型众多且实时更新,数据挖掘也最为活跃。互联网企业根据用户访问日志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度挖掘,可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为产品设计、个性推荐、广告投放和精准营销提供支持。如,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等均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发现用户偏好,实时为用户进行产品推荐或精准广告投放,以提高产品购买率。通信企业基于客户投诉、位置信息等行为数据开展深度挖掘和分析,可提升客户体验、节约运营成本,并发现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实现创新转型。又如,中国移动基于语义分析对客服热线来话内容进行自动分析,并识别其中的热点问题,对网络、资费等可能造成批量投诉的问题做到提前预警以便及时处理,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中国电信灯塔大数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均基于用户位置信息,探索数据外部变现的新型商业模式,寻找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2.交通运输领域数据挖掘方便市民出行、促进物流通畅。交通数据资源丰富,并具有实时性特征。交通领域数据挖掘主要表现为“大数据+出行”和“大数据+物流”两个方面。“大数据+出行”方面主要面向公众出行信息需求,通过整合各类交通出行服务信息,使公众出行更便捷。例如,滴滴打车软件提供出租车、专车招车等信息交互服务,同时接入地图、路线查询、实时路况、在线支付等相关服务。智能停车软件也进入市场,如武汉无线飞翔的智能停车系统,实现了停车行业与动态交通的有效衔接。“大数据+物流”方面主要通过大数据预测和智能分仓等技术改变了物流企业传统的物流模式。通过物流市场预测、物流中心精准选址、优化配送线路、优化仓库储位等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例如,货车帮、传化物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连通货主和车主,实现精准匹配,并为物流行业小微企业提供从保险,到支付、收单、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全方面的物流全产业链服务。

3.生产制造领域数据流通促进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生产制造企业以数据驱动生产,通过互联网实现订单、设计、生产的全过程协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运营模式,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生产服务化转型。例如,青岛红领通过个性化定制(C2M)平台实现了全球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通过数据流转驱动工厂制造,实现了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多行业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武汉钢铁通过建设产品批量定制服务协同系统,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订单为主轴的产销管理一体化,实现了订货、质量设计、制造管控、发货管理、售后服务的多业务协同,解决了个性化订货需求与冶金制造批量特征之间的矛盾。沈鼓集团通过对机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客户终身价值管理,提高了客户的经济效益。

三、依托网络协同创新,促进产品服务应用

创新产品及服务应用是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是“互联网+”在我国全面推广的关键。在国家强力推进“互联网+”行动之际,各地企业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协同手段创新自身产品及服务应用,有效推进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的变革,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前后端、企业间、用户与企业间的高效协同,极大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企业的增值服务能力也得到较大增强。此外,还有很多企业通过搭建信息汇聚平台,实现了行业、企业信息的高效汇集及深度分析,在推进社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依托互联网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目前,较多传统行业领域的企业通过搭建互联网协同平台实现了企业内外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信息共享及工作协同,该模式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进社会资源有效组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协同技术逐步打破了行业间的壁垒,在推进行业间业务跨界创新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企业依托互联网协同提升运营效率方面通常采用的途径如下:

1.依托互联网实现设计制造高效协同。目前,国内一些传统工业企业搭建了互联网协同设计/研发平台,在统一规则、统一研发设计环境下,通过采用众包或网络协同等方式实现研发设计的多方协同,极大缩短了产品研发设计周期,快速响应了客户需求。以潍柴动力为例,其在企业核心流程端到端数据贯通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研发中心的协同研制,极大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此外,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研发、设计、工艺、装配、物流等业务流程的虚拟化,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实现设计制造的无缝衔接,以此提高制造成功率和可靠性,缩短设计到生产转化周期。三一重工、青岛海尔等企业在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等方面都有较多成功应用。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网络化生态体系。国内一些信息技术实力较强的工业企业或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依托自身优势搭建公共服务云平台,通过聚集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了网络化的生态体系,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类市场用户提供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生产性服务。在此模式下,公共服务云平台汇集了产业链多个企业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实现了企业制造软件、工具、能力等信息的共享,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协调及组织,推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效协作。以航天云网为例,其接入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内上下游600余家单位,对设计模型、专业软件、数控机床等上百种资源进行了共享,并提供复杂产品模块协同测试、制造资源灵活排产等服务,有效促进集团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借助互联网加强增值服务能力

互联网拉近了企业与用户的距离,借助互联网拓展企业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的方式在各行业已较为常见。企业全面采集用户需求、产品运行等多类数据,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为用户提供实时、智能、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以不断提升自身增值服务能力。目前通常采用的途径如下:

1.搭建协同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实时服务。国内大型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等装备制造企业在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它们搭建协同服务平台,基于自身产品安装智能终端采集设备,对产品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及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通过App或微信端为客户提供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从而将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例如,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搭建“联合通”智能重卡互联公路港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实现对联合卡车的远程定位、行车记录、车辆故障报警、胎压监测、调度信息管理、油耗分析、油箱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等。

2.构建前后端协同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国内制衣、家居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通过构建在线定制直销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等多种技术,打造后端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品类多品种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服务。此种模式企业实现了从产品定制、交易、支付、设计、制作工艺、生产流程、后处理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数据化驱动和网络化运作。例如,青岛红领、尚品宅配等企业均是个性化定制方面的典范。通过提供在线个性化定制服务,企业成功把“C2B2B的中间商模式、B2C的商对客零售模式”转变为“C2M消费者需求驱动工厂定制直销”模式,实现了“按需生产、零库存”,也最大限度的让利给消费者。

3.布局全渠道,提供无缝融合消费体验。国内传统零售行业的代表企业,通过自建或者合作方式培育线上市场,实现全渠道布局。这些企业将线下网点布局、深度体验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线上在流量获取、支付便捷等优势相结合,将原先线下的单一购物体验全面升级。企业通过采用移动支付、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项举措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障碍,致力于构建一种无缝融合的消费体验。以苏宁云商为例,其通过科技转型明确了“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互联网零售路线图,打通线上线下在订单、支付、服务等基本购物环节,实现线上线下的完全融合。此外,这些企业在用户信息分析挖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它们借助室内Wi-Fi、声波、蓝牙、电商平台等技术,实现对消费者店内行为及网上浏览轨迹、消费记录等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从而建立起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数据模型、客户标签,支撑企业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三)通过信息汇聚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前在很多行业领域,企业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汇聚分散的资源信息,有效解决了行业内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汇聚及分析挖掘,推进信息的高效流通及资源的精确匹配,以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促进了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企业通常采用的途径有:

1.搭建信息汇聚平台,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通过搭建资源信息汇聚平台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在物流、网络约租车等领域的利用较为普遍。以物流领域为例,物流企业或第三方物流互联网公司基于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或某个区域内搭建社会公共运力共享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汇集及共享,为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运车辆提供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智能化调配、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安全监控。例如,浙江传化物流创造了“一个平台、几百家物流企业、几十万辆社会车辆、几万家货主企业”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减少车辆空驶率和等待时间。贵州货车帮通过搭建中国货运车辆共享运力池,为货主与车主提供最直接的沟通平台,极大减少了物流资源浪费。

2.聚集行业信息资源,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在交通、航运、农业等领域,行业管理部门或互联网公司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资源信息汇聚平台,采集汇集各类行业数据信息,通过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为公众、企业提供专业的、实时的信息化服务。以宝船网为例,目前其提供位置服务、船舶资料查询、船队管理、海洋气象预报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每天可提供全球范围内10万余艘船舶的实时位置及航行信息和覆盖全球的气象预报信息,并提供全球12万多艘船舶的详细信息查询。

3.整合分散公共服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很多企业致力于搭建资源汇聚平台,整合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在线、远程的便捷服务,从而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公共资源的覆盖面。例如,宜昌市搭建了“系统+服务”于一体的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该平台整合连接了本市各层级、各类别的医疗服务机构,实现了医疗资源、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

4.构建能源互联网络,实现资源精细化管理。在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能源互联网在某些地区已得到逐步应用。企业通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搭建能源信息采集、传递、互联网络,建设能源信息监测、分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信息采集及管理的集中化,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能源的优化控制、多种能源的协调互补、能源交易、节能管理等服务。此外,部分企业还基于能源大数据开展分析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以国家电网许继集团为例,其建设了“互联网+”四表集抄系统,形成了能源网络分层分区互联和能源资源的全局管理模式,通过搭建一体化的用能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了多能形态灵活转化、智能协同和精细管理。

四、借助线上线下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大融合正在重塑传统产业,助推第一、第二产业创新发展,带动第三产业腾飞。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的背景下,各领域企业积极布局,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延伸与交融,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实体产业为依托,以行业跨界融合为抓手,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物流生态、教育生态、交通生态、金融生态等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生态。通过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中间环节,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途径和新模式。

(一)互联网企业向线下渗透盘活产业生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O2O,构建创业创新线下孵化服务平台,打造O2O发展新生态。目前,很多企业的孵化基地已经在产业带动转型中起到显著作用,向线下渗透的行业也逐渐增多,包括零售、金融、益民、社交等多个领域,带动形成多个传统行业新生态。互联网企业依托自身线上优势,逐渐融合线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国内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搭建面向不同领域的、特色鲜明的创业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创新孵化模式,助力产业创新。以腾讯公司为例,腾讯众创空间开放自身全平台资源,联合社会相关资源不断探索与整合,从软、硬件等多方面打造更好的线上、线下创业环境,为数字娱乐、O2O、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立体化孵化加速器,形成了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生态。此外,有些企业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特定产业定向孵化。创新工场从投资孵化角度提供线上线下创业增值服务,爱奇艺公司全力打造中国电影网络自制剧的创业创新平台,为中国文化双创产业发展助力添彩。

2.打造品质电商,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是消费者、商品、交易和供应链不断数据化、在线化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线下传统零售业产业链成熟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和信息整合包括传统渠道在内的全部“消费者触点”,打造销售机会和通路,实现了企业从单纯销售商(制造商)向生活服务提供商转变。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各行各业正在以电商为平台进行融合创新。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集团借助“云、网、端、金融、物流”等手段,通过“农村化、全球化、数据化”等战略推动零售、物流等产业加速互联网融合。阿里巴巴通过收购或投资美团、高德和银泰,形成网购、支付、宣传的闭环网络,拉动传统产业生产销售各环节发展。“小红书”公司抢抓跨境电商机遇,独创“社区”融合“电商”新模式,促进国内企业产业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生产工艺,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3.推动网络融合,引领跨界应用服务生态。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利用各类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向传统产业的跨界发展,拓展企业业务范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如“中电港”抓住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机遇构建了国家级元器件垂直电商服务平台,成功打造了元器件供应链生态圈。借助大数据技术发展和网络融合,交通、旅游、餐饮、物流、医药等生活领域热点不断涌现,服务民生的应用体系越来越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些企业借此契机发展跨界融合,不断冲击传统行业经营方式。百度公司利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研发了无人驾驶汽车,并将逐步构建汽车制造、出行服务等与智慧出行相关的全方位产业生态。腾讯公司在“互联网+事务民生”实践中,通过“微信城市”集成警务、税务、医疗、缴费、环保等服务,协同推进线上服务质量提升,解决线下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传统产业向线上延伸推动发展新模式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线下企业纷纷转型,依托成熟的实体产业和线下渠道,主动拥抱互联网,形成以线下实体为根基,以线上营销、推广及服务为手段的产业互联网新模式。传统企业服务模式转型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产业优势,逐渐向线上延伸打造产业转型新模式,三大产业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互联生态。制造、能源等传统工业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信息技术基础创新发展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实现了工业企业向互联网业务延伸。国内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东风日产公司专门组建了数据服务公司,向经销商、客户及东风日产各部门提供电商平台、移动应用及大数据等数据产品服务,成功实现了业务跨界融合创新。青岛红领、海信等公司通过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能源公司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动建立高效共享、智能互动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少人高效、控投降本”。

2.集约资源打造农业综合服务生态体系。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企业积极探索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增加科技成本投入、提升培育生产效率、拓宽产品营销渠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有的企业把公司发展重心放在基础生产资料供给上。敦煌种业建立了育种制种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和育种数字化管理决策系统,提高了种业制种和产品加工水平,实现了种业生产、质量监控的管理模式创新,拉动整个种子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有些企业关注种植养殖生产及营销环节。北京农信互联构建猪养殖产业全链条平台服务,建立猪场管理、病情监测、生资追溯、猪交易、猪信贷等系统平台,提升了养殖效率,拓宽了融资和销售渠道。福建派活园公司搭建“世纪之村”农村电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农民提供致富渠道和便民服务。

3.第三产业开启线上转型战略新生态。现代服务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障碍,将原来单一的线下体验及服务全面升级,构建了无缝融合的线上线下创新发展模式。传统商贸企业依托实体资源与产业形态,随着互联网转型和O2O战略的统一推进,使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以苏宁云商为例,作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苏宁云商率先试点互联网经营,门店互联网化运营逐渐成熟,用户体验不断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建立消费者数据模型与标签,开展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物流企业依托天然的实体平台和物流资源,形成了高效衔接的“物流云平台”和“物流大数据中心”,构建“跨区域、跨经济带、跨城市群、跨各种运输方式”的全国化物流网络。如传化物流搭建起了覆盖全国、多式联运的公路港网络,打造中国公路物流新生态。金融行业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全面形成了以平台战略为牵引、以线上线下交互为特色、以大数据全面应用为支撑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以大银行的新业态、新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均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力。

五、应用先进技术设施,促进深度融合发展

以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在我国,近年来互联网设施和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渗透更加广泛。“互联网+”过程中产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也引发了政府、企业、民众的广泛重视,各类安全法规、安全技术、监测评估体系、安全应用示范不断投入实践,为“互联网+”提供了基本安全保障。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境融合催生了我国新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使得互联网逐步由浅层次的工具产品转向连接一切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激发了大量“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基础、应用基础与产业基础。

(一)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升级

近年来,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迎来爆发性增长,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固定宽带、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进程大幅加快,逐步向高速、泛在、安全、开放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跨地域跨时空经济协作,加速了线上线下互动消费,为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的网络基础能力支撑。

1.宽带网络快速普及应用。在“宽带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不断推进,互联网网络架构及互联互通不断优化,通信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指导意见,大举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积极推进5G技术试验。通过大力发展,3G、4G等移动宽带在我国实现了快速普及,为用户提供高速带宽服务,并积极探索宽带网络在各行业的深度支撑应用。例如,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IT企业与车企展开广泛合作,建设基于4G-LTE的车联网专网,为不同行业需求定制行业个性化车联网解决方案。

2.工业互联网建设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是国内外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载体,是“互联网+”协同制造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部署工业互联网试验网、制定工业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相关工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2016年2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也正在积极致力于工业互联网体系结构、标准化情况、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我国领先制造企业紧跟工业互联网潮流,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协同设计研发、商业对接等方面已经有大胆尝试。例如,潍柴动力已经启动建设了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努力打造实时感知、万物互联的智能工厂,提高产品品质和工业附加值,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3.下一代互联网部署进程加快。我国高度重视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4年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IPv6在LTE网络中部署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建LTE(4G)网络全面支持并开启IPv6,LTE语音解决方案全面使用IPv6,从而加快了移动互联网IPv6商用化进程。我国企业积极推进IPV6、SDN/NFV商用部署,华为、中兴、华三等骨干企业纷纷发布各自的SDN/NFV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并与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展开了密切合作。

(二)应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公共云计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应用建设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得到广泛重视,物联网技术快速升级演进,实施“互联网+”的应用基础不断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的服务化、定制化趋势大大降低了企业IT建设成本。物联网终端的应用则提高了工业生产领域的供应链效率,提升了生产过程中生产线检测、生产设备监控、实时参数采集等重要环节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应用。

1.云计算成为“互联网+”核心应用基础设施平台。虚拟化技术、分布与并行计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成为满足广大用户信息化需求的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的核心基础设施平台。各类城市云平台、行业云平台和公共服务云平台成为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及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云整合区域内分散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形成逻辑上统一的“城市云”体系,带动区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向云服务模式。产业应用领域,我国云服务企业通过产业分工协作,面向传统行业用户提供IT基础设施、开发平台、软件应用等全套云服务,实现了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大数据技术快速演进催生各类成熟产品和应用。当前,全球大数据技术创新快速演进,底层分布式技术日趋成熟,进而释放了实时流分析、交互分析、机器学习等上层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产品的成熟及各类大数据应用的快速涌现。在大数据产品研发方面,我国企业已开发出涵盖数据库管理及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的综合产品线,产品覆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等完整的数据全生命周期。在大数据产业应用方面,我国企业综合利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技术,具备了超大容量数据实时处理与分析能力,在政府应用、益民服务、信用信息公共服务、保险产品营销、航空业大数据营销服务、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和降本增效、改变经济社会管理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3.物联网带动多领域智能化应用发展。当前,高端传感器、RFID、二维码、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提升了对“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支撑能力,带动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化应用创新日益活跃。地方政府城市物联网建设方面,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建设了物联网运营和公共支撑平台,实现海量物联网设备运维管理、应用间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降低应用开发维护成本推动城市物联网应用创新发展。可帮助开发者为公众、企业、政府快速构建涵盖船联网、车联网、人员定位、工程监控、商业应用、资源管控等应用系统。此外,物联网还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生物制药等产业领域。相关企业搭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云平台、智慧节能云服务平台、中药材质量安全跟踪平台等各类产业应用平台,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例如,上海多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平台指导农业生产,有效实现了蔬菜生产的提质增效。

(三)产业技术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国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硬件方面,我国在整机制造领域位于世界前列。软件方面,我国在企业信息化软件方面具有良好基础,近年来围绕“互联网+”发展需求,在云计算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和平台领域持续发力,取得重要突破。核心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进步与创新奠定了“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基础。

1.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实施“互联网+”提供强大硬件支持。在整机制造领域,我国在手机、通信设备、PC、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整机设备上优势明显,成为全球端设备制造第一大国,产量占全球60%以上。通信设备方面,华为100G以上数通设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云端服务器方面,浪潮、联想、华为等本土厂商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超过50%。X86、ARM服务器设计能力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云端存储设备方面,华为成为全球和我国存储市场TOP10厂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产品日趋丰富。在基础元器件领域,我国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接近全球第一梯队。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方面,我国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汽车、工业控制、环境保护、设施农业、多媒体图像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在整机制造及基础元器件领域取得的进步为各行业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及物联网感知网络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2.软件业成为引领各行业实施“互联网+”的关键要素。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是我国软件业传统优势领域,用友、浪潮、金蝶、东软、金山、360、绿盟科技等本土企业凭借对需求理解度高、贴身服务能力强、产品价格合理等优势在本土市场具备了明显优势。云计算操作系统方面,阿里云飞天系统具备高度的兼容性和技术先进性,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私有云方面,华为、九州云、网易等企业深度参与OpenStack项目并进行定制改造,在国内市场已经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和产品竞争实力。我国企业积极布局物联网操作系统,庆科、华为各自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庆科MICOS与华为LiteOS。华为LiteOS已经在华为Mate7手机中得到了应用,实现了传感器持续采集数据。其他企业如腾讯、百度、小米等也在为物联网应用进行系统布局。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各行业实施“互联网+”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在各行业“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和行业应用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发展

人工智能包括图像和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脑模拟、智能产品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目前,在百度、中兴、小i机器人、科大讯飞、旷视科技、中标软件、小鱼到家、海康威视、大疆创新、地平线机器人等先进企业带领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图像、语音识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汉语安静环境普通话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接近9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我国企业在人脸识别领域达到了99.5%以上的准确率,居世界前列。百度公司人脑模拟已达到3岁孩子智力水平并处在快速发展中。

2.无人驾驶汽车制造领域发展进入里程碑阶段。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百度公司自主采集和制作的高精度地图可以记录完整的三维道路信息,能在厘米级精度实现车辆定位。同时,我国交通场景物体识别技术和环境感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实现高精度车辆探测识别、跟踪、距离和速度估计、路面分割、车道线检测等能力,对车道线和路标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5%。我国部分企业和高校合作研发的车道偏离、前撞预警和全景泊车辅助等无人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在厦门金龙、郑州宇通、郑州交运集团等市场实现量产商用。2015年12月,百度公司无人驾驶车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开创了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领域3个“最”:路况最复杂、自动驾驶动作最全面、环境理解精度最高。这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车的发展进入里程碑式的新阶段。

3.服务机器人领域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部分企业推出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虚拟客户服务机器人产品,将网厅、短厅、IM、微博、App、微信等渠道整合在一起,通过包括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拟人化的智能服务,让客户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目前,客户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在银行、通信、政府、航空等领域。另外,我国企业小i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云+端”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iBotOS。该操作系统整合了业界最为领先的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人脸识别和跟踪、物体识别、体感交互、室内定位和导航视觉等多种智能人机交互能力。同时,还提供智能聊天、多种常用知识和应用(天气、餐饮、股票等)以及多种垂直领域的知识库和语义库。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云端独创的知识管理和学习平台,它可以让机器人具有随时学习、分享新的知识和语义理解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这本书文笔一般,但节奏很好,看起来很爽值得推荐。题材不错,总体比较不错,难得好书,给五星怕你骄傲,给个四星吧。

作者:佚名类别:重生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