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下)

五代十国(下)已完结

五代十国(下)

标签:穿越,仙侠,末世来源:奇热作者:公孙谏主角:贺環李存勖

主角是贺環李存勖的小说是《五代十国(下)》,它的作者是公孙谏最新写的一本轻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李嗣源的庙号是唐明宗,号称五代十国历史上唯一的圣明君主。他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老百姓们也是受益匪浅。要说李嗣源就要从他的出身开始说起,李嗣源和后唐时代大多数的高级干部一样,本家不是汉人,是沙陀人...

精彩章节试读:

李嗣源的庙号是唐明宗,号称五代十国历史上唯一的圣明君主。他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老百姓们也是受益匪浅。

要说李嗣源就要从他的出身开始说起,李嗣源和后唐时代大多数的高级干部一样,本家不是汉人,是沙陀人。原来也不姓李,他的祖上原先居住在准噶尔盆地一代,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生活,后来不知道为何,就办了签证来到了富庶的中原地区,大约还买了商品房,办了暂住证定居了下来。

李嗣源的老爸的工作就是跟着李克用的老爹,追随第一代晋王李国昌打天下,后来因为业绩突出,李国昌就赐他姓李,于是一个叫邈佶烈的沙陀少年数年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李嗣源,而且还是李克用的干儿子。

李嗣源的第一个闪光点就是在上源驿事件中成功的保住了干爹李克用的脑袋,当时他只不过才十七岁而已,从此之后这位少年一发不可收拾,展开翅膀在中国北方腾空翱翔,成为了一代名将。

在邺城反叛事件之前,李嗣源从来都没有做过皇帝梦,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都是兢兢业业的帮李克用父子打工,无数次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也是矢志不渝。

直到后来,李嗣源和李存勖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在公元918年十二月左右的胡柳坡战役中,李存勖帅军南渡黄河,和后梁争霸,虽然此次战役最后晋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那就是晋国的首席战将周德威战死沙场。

当时李存勖的心情可谓是跌到了谷底,偏巧赶上李嗣源倒霉,在战斗中他和李存勖失去了联系,找不到组织了,也不知道哪个情报员搞出了乌龙,说李存勖已经北渡黄河逃之夭夭了。于是李嗣源想也不想,拉起自己的队伍就奔黄河对岸去护驾了。

结果过了河才知道李存勖跟本就没走,而且还带着队伍打了胜仗,这事儿就显得有点逆天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想趁机回国干点啥呢。李嗣源又是羞愧又是害怕,急忙赶回战场向李存勖请罪。

李存勖心情不好,当时没给他好脸,而且很严肃地把他批评了一顿,连讽带刺说的话还挺损的:“你说你这么大的人了,打仗连方向都搞不明白是吧,咱们在河南跟敌人战斗,你带兵跑到河北,这是什么战术,孙子兵法里有这一招吗?”

对此李嗣源难以自圆其说,的确是他太轻率了,没经过调查研究就采取了行动,心里难过得要命。幸亏他的干儿子李从珂在战斗中立了功,所以李存勖表示他的功过相抵,罚他大口喝酒,这件事儿也就算过去了。说是过去了,其实两人之间都有了一定的隔阂,感情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真挚了。

这也可能是后来李嗣源造反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造反成功之后,李嗣源当上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再教育,因为他是个文盲,大字不识,所以当皇帝其实很费劲儿。

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叫安重诲,说起这个安重诲老师当得真不怎么样,教育这种高尚的职业不太适合他,因为他本身也是个半文盲。可是他帮助李嗣源造反,最后夺取天下,所以读奏章的责任最后还是落在他的身上,枢密使啊!

问题出现了,一个半文盲和文盲组成的领导班子经常闹笑话,时不时搞出两个错别字来,满朝文武倒是不敢哄堂大笑,但皇帝自己心里有数,面子伤得不轻,这种局面,李嗣源是一定要改善的。

如何改善呢,当然就是建立一支有文化的政治团队了,这本来再正常不过,可是偏偏安重诲就是不愿意,因为他喜欢弄权,如果皇帝改组的话,生怕会有人分了他的权力,打死他都不愿意。

唐明宗好脾气,只能耐心地做他的工作,最后还是设法做通了他的工作,安重诲表示可以接受给领导班子注入些新鲜血液,但有个条件,这人必须是他能够看得上的,不然无法在一起工作。

就算是这么离谱的要求,好脾气的唐明宗也同意了,于是安重诲就举荐了五代史上的最传奇的人物,冯道。关于冯道的故事以后咱们还会说,现在先说说安重诲为什么一眼就看上了他。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觉得冯道这个人老实巴交,没什么坏心眼,就算把他提拔起来,跟自己平起平坐了,以他的资历和懦弱,也不敢和自己作对,到时候还不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他没他都一样。

结果冯道上台之后,果然非常老实,基本上他的工作也就是抄抄写写吧,国家大事儿,也没人问他,他也很少提意见,整个笼子的耳朵摆设,这样一来,安重诲就觉得自己当初的安排是多么的英明。

可毕竟这个国家不可能让他一个人说了算,内阁中枢里面还有几个人和他平起平坐,比如宰相任圜,豆卢革、韦说这些人,不但资历比他老,而且工作业绩也突出。跟这几个人比,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和皇帝的关系比较近,因为前面三位全都是李存勖留下来的老人,李嗣源防着他们一手呢!

安重诲仗着皇帝宠幸经常欺凌三位宰相,而三位老臣也因为他出身不高,瞧他不起,所以内阁之中经常明争暗斗,有时候甚至因为一丁点小事儿大吵大闹,就差动武了。最过分的是,这种情形就算是当着皇帝的面儿也不能避免。

有一次,这几个人又聚在一起为了点小事儿大吵大闹,作为皇帝的李嗣源坐在一边想说话却插不进去,心情自然不美丽,过了一会儿会议就不欢而散,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等这些人走了之后,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宫女,就多嘴多舌的问:“皇上,刚才那几个人是干啥的呀?”

李嗣源就说:“宰相!”

“不可能吧,这也太开玩乐了,我在唐朝的时候就在宫里,从来还没见过宰相在皇帝面前这么蛮横的,他们简直无法无天了。”

就是这么一句话,毁了好几个人的前途。李嗣源听完之后勃然大怒,暗想,就算老子的宝座来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你们也不能如此的欺负我呀。再怎么说我也是个皇帝,必须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

给颜色看,其实他应该给安重诲颜色看,但安重诲是目前他最信任的人,所以他只能处理李存勖留下的老人,于是豆卢革和韦说就倒霉了,都被贬官到地方上去当刺史了,此后,宰相也就剩下安重诲和任圜。

按理说任圜应该老实点了吧,可他偏偏不,皇帝的敲山震虎对他一点作用也没有,他还是义无返顾的跟安重诲这个奸佞为敌。

韦说和豆卢革走了,自然就要有新人补上来,国不可一日无宰相啊。不久之后,李嗣源召见两人商量新宰相的人选,两人又闹起来了。

安重诲看重的人选是太常寺卿崔协,而任圜看中的却是御史大夫李琪,总之崔协是安重诲的亲信,而李琪则是任圜的亲信,两人互不相让,针锋相对,都坚持自己的道理,搞得李嗣源又非常郁闷。

李嗣源心里也在想,如果自己这个皇帝如此这般的当下去,那成什么了,傀儡吗?显然,这样是肯定不行的,不能随着他们的性子来,也应该有点自己的主见才好,你们心里有想法,难道我这个皇帝就不能有想法吗?

于是在第二天,李嗣源就干脆地告诉安重诲和任圜说:“你们两位也不要再吵了,其实宰相的人选我已经定下来了,不是别人,就是冯道。”

刚才已经说了,冯道这个人比较圆滑老实,目前为止做人挑不出毛病来,属于情商很高的那类人,皇帝这么一说,两人都觉得还可以,要不说领导就是领导,水平就是比一般人高,商量了这么多天没结果的事儿,人家一句话就办了。

于是冯道这位五代十国的大妖孽就开始正式的进入了国家中枢,开始了他几十年不倒翁的政治生涯。

事实上,李嗣源后来的光明统治和冯道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冯道的出身来历以及发迹史。

冯道的出身非常低微,家里属于贫下中农,要不怎么说知识改变命运呢!虽然家境不好,但冯道从小就热爱读书,没准开始的时候想着以后写小说呢,可是后来却无意中进入了官场。

他的第一个老板可不怎么样,就是幽州的大军阀刘守光。后来刘守光混不下去了,冯道就找了个机会跑到了河东,得到了张承业的赏识,张承业觉得他文章写得还可以,人也老实踏实,于是就举荐给李存勖当秘书。

现代人都知道秘书和司机这两种职业,看起来没什么,其实是很厉害的,因为他们太靠近权力的魔杖,有时候说话比大臣还好使,渐渐的冯道就取得了后唐最高领导人李存勖的信任,等到李存勖当了皇帝,他也跟着水涨船高当上了翰林学士,后来后梁灭亡,又顺势成为了户部侍郎,也算是李存勖的一个心腹。

冯道这个人不但人缘好,会做官,而且会做人。当他刚刚发迹的时候,不巧老爹去世了,按照儒家学派的规定,这可是要守孝三年的,于是冯道就回到了老家,守孝期间,老家又正好闹旱灾,民不聊生,他就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拿出来分给老百姓,这样一来,就成了社会上公认的大贤人,粉丝数量飞一般的上涨。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李存勖倒台之后,他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在新政府混的比以前更好。当上宰相之后,帮助李嗣源劝课农桑,治理国家,经常劝解皇上要勤政爱民,因此受到李嗣源的尊重。

在他的帮助下,李嗣源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贪行动,这在五代十国时期是空前绝后的。那个时代的帝王基本上对贵族都是姑息养奸,对军阀无可奈何,对老百姓置之不理,让他们自生自灭。李嗣源草根出身,没有太多的裙带关系,个人作风也够硬,加上有冯道这样的人辅佐,很快贵族和官吏们的特权就受到了一定得压制。谁触犯了国家法律就收拾谁,轻则停职,重则下狱,尤为严重的还可能株连九族,在这种铁腕手段的震慑之下,一时之间,世界晴朗了好多,老百姓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此外,李嗣源最得人心的地方就是减免赋税和徭役,那时候各种税收多如牛毛,有的甚至奇葩可笑,比如每亩地要征收五文钱的道桥费,大概意思就是高速路的过路费。酿酒的要酒曲钱,这个不太明白,总之跟明抢差不多。

不到几年的功夫,后唐帝国人民归心,国库充盈,算是稳定了下来,可李嗣源没有像别的皇帝一样穷奢极侈,没有建造宫殿,也没有大搞选美工作,反正是能省的就省,能少花一分的就少花一分,总之这位皇帝可供指责的地方并不多。

若是挑毛病的话,最大的毛病可能就是他的姑息养奸了。说到这个奸臣,那就是安重诲。安重诲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毛病,就是喜欢作威作福,当然贪污的事儿肯定也少不了,他心胸狭隘,容不下人,而且经常仗着自己和皇帝有点感情,公然要挟李嗣源。把持权柄以来,没干过什么好事儿。

就这李嗣源也是姑息了他很多年,最后因为他和任圜的党争太过激烈,李嗣源想到唐朝亡国的诱因,一生气把两人都给杀了。

跟着要解决的就是继承人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用多说,因为好像每个皇帝最后都会面对,而且都要费一番周折,目前李嗣源也拿不定主意了。

简单来说能够有资格继承李嗣源皇位的一共有三个人,第一个就是李嗣源的长子李从荣,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嗣源手下的第一猛将也是他的干儿子李从珂,最后就是小儿子李从厚了。当时李从荣封秦王,坐镇洛阳,李从珂镇守长安,宋王李从厚镇守邺城,等于他们掌握了北方三个最大的军事重镇。

在这三个人之中,李从珂他最能打,在军方的影响力最强,但是最没有即位的可能,因为他不是亲生的。按照传统理论,李从荣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其次是李从厚,他们两个都去了,才轮到李从珂。

公元933年的时候,李嗣源突然生病了,大家都知道,古代医疗条件差,人上了年纪别生病,一旦生病可能就要驾鹤西游,李嗣源虽然是皇帝,也不能逃脱这个命运。

可是朝廷里到现在都还没有确立太子,所以大臣们都着急了,万一皇帝挂了,谁来即位呢!所以很多大臣赶紧跑到了李嗣源的面前,强烈要求李嗣源赶紧照规矩把嫡长子李从荣册立为太子,以便于他日后顺利接班。

可李嗣源一听竟然伤心了,泪流满面地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工作干得不好,打算让我退休回老家呀!”

大臣们顿时吓得屁滚尿流,赶紧从皇宫里跑了出来。李从荣的压力比大臣们大得多,大臣们顶多贬官撤职,他可是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于是他赶紧进宫,跟李嗣源表示,自己根本不愿意当皇帝,谁爱当谁当!然后李从荣又怒不可遏的找来几个大臣,教训他们说:“你们让我当太子,是想剥夺我的兵权,让别人有机会来干掉我吗?”

他的那几个亲信大臣顿时幡然醒悟,心想没错,现在这种乱世可不比大一统的时代,造反几乎成了常态,没有兵权怎么行,给他这么一指点,顿时计上心头,第二天又跑到宫里去,请求李嗣源封李从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李思源自然明白大臣们的意思,因为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朝的皇帝在做太子之前,都会先当一段时间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等于是预备太子,所以他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李从荣就如愿以偿了。

就任之后的李从荣,大概是觉得老爹活不了多长时间了,这个国家早晚也是他当家做主,早一天晚一天的没啥大毛病,于是开始嚣张跋扈起来。天下兵马大元帅跋扈一点也没什么,问题是他跋扈得过分了。真的当老爹已经死了一样!

这段历史之中,李嗣源的表现大有可为,有一次,李嗣源病的人事不省,李从荣进宫照料,尽尽孝道,他居然连李从荣都认不出来了,病重到这种地步,一般人估计是缓不过来了,喝云南白药都不行。

李从荣也是这样想的!

按理说,李从荣这个时候应该安分守己,等着八抬大轿,前呼后拥的请他去做皇帝才对。可是这货的性子急的实在是有点太逆天,就那么两天的功夫也等不了,居然想要带兵包围皇宫,提前稳住局势。

这事儿他一个人说了不算,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实际掌握在手中的兵马并不多,要想完成如此伟大的计划,必须要得到当地军政部门的支持,所以李从荣就去问宰相冯赟,意思是:“我一个人照顾老爹太累了,想要带几千骑兵过去,有啥事也能帮上忙,你看这事儿合适不合适?”

这话就等同于造反了,再也不用说啥了,冯赟吓了一大跳,却不敢说什么,因为害怕被灭口,表面上连连点头,说绝对可以。可是转过头来,就跑进皇宫里进行了汇报。说来也奇怪,此时的唐明宗李嗣源,绝不像前几天那么带死不活,而是能吃能喝,甚至还享受了夫妻生活,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惊讶,急忙招呼大臣来商量。

可他也没想到李从荣的速度那么快,这边还没有商量出一二三来,那边叛军已经到门口了。宫里的太监、嫔妃,甚至于大臣,全都吓得哭爹喊娘,唯有李嗣源非常镇定的说了一句:“没想到这小子真的造反了!”

然后回过头来对控鹤军指挥使李重吉(李从珂的儿子)说:“现在的江山都是我和你老爹两个人打下来的,根本没李从荣啥事儿,他凭什么当皇帝,你赶快把他赶走,日后我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你老爹,将来还让你接班!”

李重吉立即披挂上马,亲自率领骑兵出去平叛,大约李从荣认为李嗣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什么准备,顿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狼狈地逃回了王府,不久之后,李重吉攻破了秦王府,李从荣被活捉然后斩首。

李从荣死了之后,皇位也还是没有李从珂的份儿,不但皇位没有他的份,就连李嗣源承诺的日后把军政大权交给他的话也没有兑现。不久之后,李嗣源再度病倒,这次估计是真的了(上一次总给人一些圈套的感觉,好像是李从荣没有能经受住最后的考验),于是急忙把小儿子李从厚从邺城召唤回来,可是李从厚还没有到京城,李嗣源就先他一步去了。

不过虽然如此,即位倒是挺顺利,也没闹出任何的岔子来。公元634年,李从厚继承了后唐皇帝的宝座!

李从厚倒不像王建和朱温的儿子们那么纨绔,事实上他比较像现代的三好学生,学习好而且听话不乱来,如果是太平年代,很可能会成为一代明君,但很可惜,五代十国并不适合他,因为好学生都有个通病,那就是懦弱。

五代十国其实是朱温和王建这些流氓们的天堂!

李从厚一心想要励精图治,富国安民,他每天都给大臣们讲孔孟之道,仁义道德,只可惜他的手下只认枪杆子,不认嘴皮子,讲得多了,大家开始明白,这小子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书呆子,于是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第一个发难了。

西川这个地方太大,除了刘备原先的地盘之外还有河南的一部分,孟知祥的野心本来就不小,再加上李从厚不能服众,不造反才怪呢。得到孟知祥称帝的消息之后,李从厚气得要死,也因为失去了这么大的地盘感觉到阵阵的肉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兴师问罪,只得装聋作哑。

说起来这还不是最致命的,西川虽然大,却不足以威胁李从厚的统治权,独立了就独立了吧,他还有很大的资本做皇帝。最要命的是朝廷内的大臣。

李从厚的朝廷里有两大权臣,一个就是为平定李从荣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宰相冯赟,还有一个枢密使朱弘昭,这两人把持朝政之后,并不怕懦弱的小皇帝,只害怕下面的藩镇和手握重兵的武将,于是倾尽全力来排挤他们。

眼下最具势力的藩镇,一个是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大汉奸石敬瑭,还有一个就是刚才一再提到的凤翔节度使李从珂。

石敬瑭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主要来说说李从珂!

李从珂本来就是一员悍将,又得到了李嗣源的宠爱,一直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对于这样的潜在威胁,李从厚心里其实是挺重视的。而朱弘昭和冯赟,也害怕李从珂有一天被调回中央,分了他们的权利,所以双方起了冲突,闹出了大乱子。

公元934年二月,也就是说李从厚即位的第二个月,孟知祥叛乱的消息刚刚传来,朝廷不思夺回失地,反而出其不意的对石敬瑭和李从珂动了刀。

朝廷动的是软刀子,他们下令让李从珂、石敬瑭、范延光这三大节度使互换防地,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登时升级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藩镇这玩意儿,那可不是随便能够调动的,说白了他们都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节度使就是当地的王,跟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有的一拼,他们在当地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因为那样很危险,有可能在调动的半路上遭到朝廷的攻击,也有可能还没在新的地盘上站稳脚跟,就被朝廷干掉,所以这种事儿没人愿意干,除非朝廷足够的强大,逼迫他不得不就范。

而李从厚显然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李从珂第一个就反了。

李从珂是个聪明人,他没有明目张胆地举起造反大旗,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表示跟朱弘昭和冯赟势不两立,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种小把戏,早些年安禄山就干过,偏偏普通的老百姓还可以,骗李从厚却是不可能的。

可怜李从厚这个苦命的孩子,即位还不到三个月,全国三分之一的地盘都反了,一气之下,他下令大将军康义诚出兵讨伐,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康义诚竟然拒绝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死活不肯接旨。而李从厚也真够窝囊,还真就拿他没办法,只能改派护国军节度使安彦威前去讨伐。

安彦威这个人啊,忠心有余,能力欠佳,皇帝一声召唤,他就上了战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凤翔镇一顿暴打,结果别说,由于李从珂采取被动防御的政策,还真让他打了胜仗,差一点就要把凤翔镇给打垮了。

可是正在这时候,一件任何人也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代悍将李从珂居然打起了感情牌,化身成了悲情小生,把所有的人都感动了。某天,凤翔军有些抵挡不住中央军的攻势,粮草也越来越少,李从珂突然把上衣扣子解开跳上了城头,就在他的手下都以为他要裸奔的时候,李从珂突然指着自己满身的伤疤对下面的中央军哭着说:“大家都过来看看,过来看看我这一身的伤疤,这全都是为先帝打天下留下的,你们还来打我,这也太不公平了,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受了奸臣的陷害吗?”

于是又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正常情况下,李从珂如此大模大样地跑到城头上来找揍,城下应该是一顿乱箭齐发才对,可是城下却传来了一阵无比激烈的掌声,负责攻打西城的指挥使杨思权,振臂高呼,让自己的士兵全都来支持李从珂。顿时,士兵们停止了攻打,城内的士兵打开了城门,杨思权进城投降去了。

杨思权可不是真的被李从珂的伤疤给感动了,他进城是有原因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投机,他觉得自己在李从厚和安彦威手下没什么发展前途,所以想要跳槽换个老板重新来过。果然一进城他就给李从珂开出了价码:“李将军,你看我这么帮你够意思吧,等有朝一日你成功了可要报答我呀,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给我一个节度使干干就行了,像什么防御使、团练使我可不干,你要是答应我就留下来,谈不拢的话我立即就走!”

李从珂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所以毫不迟疑的就签署了任命状,任命杨思权同志为新政府的节度使,当然,这要等革命胜利以后才能兑现,目前也只能算是一张空头支票了。但两人都很有信心。

拿到了委任状之后,杨思权彻底满足了,于是他就跑到东北角找自己的好兄弟将军尹晖,跟他说:“你看我一进城马上就提干了,你也别跟中央军混了,李从珂才是最好的老板,快来吧。”

世上没有人不想当节度使的,尹晖顿时就动心了,学着杨思权的样子振臂一呼:“兄弟们,人家老杨的手下都发财了,咱们也别跟着闲着了,赶紧进城领赏吧!”呼啦一下子,整个军队全都反了,安彦威看到这种情况,也无法制止,只能带着几个亲信狼狈地逃走了。李从厚的这次讨伐变成了肉包子打狗,不但没能把李从珂消灭,反而把他给养肥了。

安彦威的军队进城之后,李从珂先不让他们去打仗,而是每天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吃饱了之后就发奖金,每天都发,士兵们口袋里都塞得满满的,不到几天的时间,消息就传开了,所有的中央军都开始眼红起来。

李从珂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下达了进攻命令。都知道给李从珂当兵能发财致富,抱着人往高处走的心态,所有中央军都盼望着他们的到来,只要叛军一到,他们立即就打开城门投降,然后抢劫,大发其财。

就这样,三月二十日,李从珂攻克了长安,二十五日,打到了河南灵宝,距离洛阳之后几百里路。

三天之后,李从珂派人攻克了通往洛阳路上的最后一座城池,陕州。李从厚慌得手忙脚乱,可是手下居然无人可用,没办法,他再次请求康义诚先生去抵挡一阵,康义诚这次倒是痛快地答应了,而且带走了所有的兵马,表示要和叛军血战到底,可是刚刚到了陕州,立即就倒戈投降了。

李从厚知道自己完了,于是打算逃亡邺城,派老将孟汉琼去打通道路。孟汉琼不愿意去邺城,所以他也向李从珂投降去了。李从厚伤心郁闷之余,派出了身边最亲信的大将慕容迁,可没想到慕容迁比孟汉琼还不要脸,当他刚刚逃出城门,慕容迁就趁着殿后的机会,关闭了城门,把李从厚的后路给斩断了。

李从厚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估计如果他这次成功地跑出去以后也会精神错乱怀疑一切吧,可不幸的是,他还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哥们跑到半路上就被擒获了。擒获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姐夫石敬瑭。

石敬瑭虽然是汉奸,而且无耻,但并不是那种电视剧里演的很油滑的人,事实上他为人谨慎、低调、沉默寡言,是个很有思想,很成熟的男人,在没有出卖国家出卖亲人之前,也没谁觉得他不好,反而觉得他处处都挺好。李嗣源这么认为,李从厚自始至终也是这么想的。

李从厚出了洛阳不久就遇到一路人马,人数还不少,足足好几万,而且是铠甲鲜明有粮食吃的精兵,开始的时候,吓得屁滚尿流,等过了一阵才看清楚,是石敬瑭的队伍。当时李从厚就心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石敬瑭见到李从厚之后非常恭敬磕头行礼,没想到话说一半,李从厚就委屈地哭了。仔细一问才知道洛阳已经陷落了。石敬瑭的心里顿时就打了个滚儿!

由于他城府很深,表里不一,李从厚也没看出来,还问他退敌之策,让他赶紧帮自己把李从珂打跑,然后重重有赏,平分天下什么的!

石敬瑭也是政治上久经考验的老油条了,性格上也不冲动,对他来说这根本就是闲事儿,谁当皇帝,他还不都是节度使,你挨揍了关我啥事儿啊?不过他还要衡量一下利弊,到底李从厚还能翻身吗?把宝压在谁的身上比较好呢?

一时半刻拿不定主意的石敬瑭沉思了一下,像胡哄小孩似的糊弄李从厚说:“皇上这事儿不太好办啊,李从珂那个反贼手里的兵马可不少,单单我一个人恐怕不是他对手,这样吧,我去找卫州刺史王弘贽商量商量!”

王弘贽是石敬瑭的老部下,跟他说话自然也是掏心掏肺,就劝:“老帅,我说您就别犯浑了!”

“咋说话呢?”石敬瑭挺不高兴地翻白眼。

“可不是我说话难听,实在是您自己欠考虑了,照我对您的了解,您可是个聪明人啊,怎么连这点事儿都看不出来呀,李从厚完蛋了,别跟他混了!”

“你怎么就知道他一定完蛋呢!”

“太简单了,因为他一点威信都没有,这些年皇帝逃跑的也不少了,但哪个皇帝出来的时候,不跟着几千上万的随从,您再看看这位,整个一个光杆司令,还一毛钱没有,没钱屁都干不成,谁给他尽忠啊,您就别对它抱希望了,果断弃了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石敬瑭连连点头,可是到此为止,石敬瑭这人表现得还挺忠厚,他居然赶紧骑马跑去见李从厚,把王弘贽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了一遍,完事儿还挺听不好意思地说:“皇上别折腾了,您真的完蛋了,我也没辙呀,大家不支持,我一个人也翻不了天,您还是别跟我混了,另谋出路吧!”

李从厚听完之后,放声大哭,一下子把身边的几个侍卫给感动了。因为石敬瑭胆大包天,大逆不道把皇帝给弄哭了,所以他们举起刀剑就砍过来,要为皇帝出气。石敬瑭也没料到李从厚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敢造次,身边没什么人,顿时就被包围了,险些就做不成汉奸,给历史留下遗憾,没想到这时候出来一个叫石敢的傻缺,傻乎乎地扑上来为他挡了两刀,舍身把他救了,而自己却挂了。

这会儿刘知远带人来保护石敬瑭了,顿时把李从厚的人全都给杀了。然后他们把李从厚囚禁,去找李从珂投降了。前几天有个电视剧叫《石敢当》这个名字,就是从石敢这里来的,不过不是一回事儿!

连石敬瑭这样的大诸侯都投降了,李从珂彻底没有了隐患,可以大模大样的当皇帝了,于是他赶忙带着人进了洛阳城,此时此刻,李嗣源手底下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都在老油条冯道的带领下拿着鲜花夹道欢迎呢,并且厚颜无耻地跪下来非要让李从珂称帝不可!

那哪成啊!李从珂多正直啊,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啦,而且还挺生气地说:“你们这些人,怎么不理解我呢,难道我带着这么多人跑到京城里来杀了无数的人就为了当皇帝?你们错了,其实我对皇位没兴趣,我就是来游玩的,可是你们这里的不让,我只好来点硬的,过两天我就走。”

冯道坚决不干,抱着李从珂的大粗腿就哭起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全国上下就您老人家最正直最无私最牛了,你必须干,要不我们集体自杀。可怜的李从珂被这帮大官僚逼的走投无路,因为人家人多力量大,所以只得就范,垂头丧气的当上了皇帝!然后把李从厚给宰了。

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唐末帝。

李从珂即位之后,有一件事情让他很头疼,那就是穷。穷还不是一般的穷,是穷得要死,穷得抓耳挠腮。有时候穷得他都有点怀念当节度使的岁月,不管怎么说,那时候也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现在当了皇帝,反而返贫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很容易就能想到,因为给士兵们发奖金发的呗!李从珂的这次叛乱啥也不靠,第一就靠李从厚年轻糊涂,第二就靠钱。他几乎把所有的钱全都用在了给士兵发奖金这种事情上,都发光了不算,还欠了一屁股债,因为他许愿了,事成之后,加倍赏赐。

等到事儿真的成了,李从珂掐指一算,发觉自己欠下了五十万贯钱的巨债,就算是对一个皇帝这也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他听说士兵们都在背地里嚷嚷着追债,他可是挺害怕的,因为五代十国的士兵,只认钱不认人,半点节操没有,忠心啥的根本不知道,你要是没钱,他们可是说造反就造反,绝不含糊。

咋办呢?

刮地皮呗!

可是刮地皮这事儿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你别看人家当贪官的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富得流油,其实人家也是有一定水平的,不是谁都能把老百姓祸害到想死都难的地步,所以尽管李从珂和他的手下想了很多办法,距离五十万也还差得多,最后连皇后太后把嫁妆都给当铺了,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李从珂都快成杨白劳了!不过他也是黄世仁,他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下令往死里刮地皮,最后还是不够,李从珂发觉这样不行,老百姓身上的油水已经榨干了,连皇宫都快被拆了卖地皮了,距离还清贷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最后把心一横,去他娘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老子就赖账了你怎么着吧。

最后他给士兵们发下去的奖励只有许愿的百分之二三十,搞得怨声载道,李从珂也只能装作听不到了。这样就为他最后的失败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而令他失败的终结者石敬瑭此刻也开始和他闹矛盾了。

石敬瑭是沙陀人不是汉人,所以严格来说他不是个汉奸,因为他不是汉族人呀,怎么能是“汉”奸呢?可是有一些学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虽然石敬瑭不是汉族人,但是他出卖的却是汉族的土地,汉族的人民,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你说他不是汉奸是什么?

石敬瑭武艺很高,世家子弟,虽然是沙陀人,但出生在太原,他的父亲是个将军,他是个官二代,小时候不爱说话,长大了高深莫测,作战的时候非常勇敢,李嗣源很喜欢他,李嗣源的女儿也很喜欢他,所以他就报上了粗腿,当了老李家的女婿。

要说石敬瑭最受李嗣源赏识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帮助李嗣源篡位,并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表示这小子脑后有反骨,脑中存在喜爱造反的劣根性。

李从厚即位之后,因为对他很信任,所以把他封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军、彰国军、威塞军藩汉马步兵总管,加兼侍中等。怎么样,够厉害吧,光是官衔就那么长,可以想象,石敬瑭就算不贪污不刮地皮,光是这些工资也能让他养肥三五个小妾了吧。可就是没想到他最后能背叛李从厚。

话又说回来,当时他听了王弘贽的话,背叛李从厚真的就那么明智吗?其实并不明智,因为,李从厚是他的妹夫,而李从珂跟他就没有这一层的关系,李从厚名正言顺,而李从珂却是反叛之贼。名不正言不顺的李从珂,怎么可能容得下他这样的实力派大军阀呢。

所以李从珂不让他回河东,而石敬瑭就非要回河东不可,两人僵持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石敬瑭装得优秀,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而且忠厚老实且对李从珂很忠心的人,李从珂才让他回去了。

可是李从珂也不是没条件的,石敬瑭倒是回去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夫人却给留在了洛阳,当了人质。

到了公元935年,石敬瑭就被李从珂逼上了绝路,当时风气不太好,士兵们就喜欢造反,所谓赵匡胤后来的黄袍加身,就有现在的影子,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朝廷给士兵们颁发制服,石敬瑭亲自到场,没想到在几个好战分子鼓动下,他们居然一起高呼万岁,吓得石敬瑭顿时差点尿了。

娘的,这是想让我家破人亡啊,石敬瑭赶忙下令给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让他严惩这些人,刘知远经过调查抓获了嗓门最高的三十多人,把他们全都斩首示众,以此向李从厚表示,自己提前全不知情。但是这件事情李从珂还真不能当他没发生过,不久之后,他就派武宁节度使张敬达屯兵代州,防备石敬瑭。石敬瑭顿时感到好像有一把刀悬在半空,随时都会劈下来,要了他的脑袋。

不久之后,他老娘过生日,她的夫人就要求回国,可是你猜人家李从珂怎么说:“回去干屁呀,急着造反啊?”

于是石敬瑭就真的打算造反了,不反不行啊,不反人家可要动手了。可是石敬瑭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不足,所以迟迟不敢行动。这时候,李从珂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儿,生怕有李存勖和李从厚那样的下场,于是赶紧跟大臣们商量。

其实当时有几个大臣脑袋还是挺明白的,也不太二,他们觉得河东临近契丹,如果石敬瑭造反肯定会向契丹求援,如果皇帝先跟契丹搞好关系,多给点钱,贿赂他们的皇帝,那么石敬瑭一来不敢轻举妄动,二来就算他动了,也可以让契丹出兵,东西夹击。

可是李从珂还挺自大,当时就把那些人给骂了一顿,说自己是天朝大国的皇帝,怎么能去求蛮夷,以后谁再说这样让他栽面儿的话,就杀全家。结果以后真的就没有人敢说了,他也失去了消灭石敬瑭的机会,让中国日后付出了惨重无比的代价。

石敬瑭也是犯贱,他觉得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朝廷真想要修理他,他希望越快越好,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他希望是一天。所以他就不断地上书给李从珂,主动要求搬家,就是所谓的“换镇”。

李从珂一看就知道他不是真心的,是在试探自己,可是他却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去问智囊薛仁遇,这个薛仁遇,回答跟晁错的话差不多:“石敬瑭搬家要反,不搬家也要反,晚一天不如早一天!”

话说这话是没错,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石敬瑭后来做出这么无耻的事儿,居然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当了干儿子啊!于是李从珂就拟了一份圣旨,表示,既然你一再要求,如果我反对的话,我就太不够意思了,答应了。

石敬瑭拿到圣旨之后,立即召集大臣,大骂皇帝:“皇帝大逆不道,居然想要图谋我们,他以前说过只要我们拥护他,他就让我们在老家干到死,没想到口水未干就反悔了,他是提上裤子不认账,娘的,我就不信这孩子还没人管了,咱们反了吧!”

“对,收拾他,让他知道乱说话的后果!一个小小的皇帝都敢欺负咱们,以后咱么还怎么混!”手下纷纷表态!

“那,咱们怎么反呢?!”石敬瑭问到了实际的情况。

顿时下面的纷纷嚷嚷都消失了,同志们都安静下来等着老大继续发言,老大却也在等待着他们发言,鸦雀无声。

“你怎么看?”实在没辙,石敬瑭开始点名了!

“我,我,我,我看还是算了吧!”

“哼,那你怎么看?!”

“我觉得实在不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吧!”

这时候,刘知远站出来了,他觉得现在骑虎难下了,必须要造反,不造反就会被别人干掉,而且他很有信心,认为河东是出精兵的地方,朝廷根本不是对手。这番话,大大的鼓舞了人心。

此刻桑维翰也站出来说:“我有个主意,虽然咱们现在起兵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咱们可以求助于契丹,当年先帝李嗣源和契丹可是兄弟,现在先帝的儿子被人干掉了,契丹不可能坐视不理。”

一句话提醒了石敬瑭,石敬瑭就下定了决心,而且他也找到茬儿了,李从珂造反的时候不是嚷嚷着清君侧嘛,后来清君侧一不小心把“君”也给清了,所以他自己很无奈的当上了皇帝,所以他现在就要求李从珂把皇位让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许王李从益。

李从珂当然不肯,心想这个石敬瑭真不要脸,反就反了吧,跟我来这一套。于是马上下令讨伐河东。

大军很快就到了河东,石敬瑭非常的恐慌,因为他的叛乱并没有像李嗣源和李从珂当年一样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大约是士兵们有点累了,要放假休息一段时间,他娘的时机没有选好!

在这个关键时刻,桑维翰果断的给契丹写了一封信。

当时耶律阿保机死了,即位的耶律德光看到这封信之后,激动得差点半身不遂了,他已经活了小半辈子,就没想到世上有这么好的事儿。桑维翰在这封信里,主要提了三个要求,第一就是向契丹称臣,第二让石敬瑭认耶律德光当干爹,也就是让耶律德光包养石敬瑭;第三更加变态,居然提出要把燕云十六州包括长城都割让给契丹国。

耶律德光也真做得出来,明知道石敬瑭比自己大十多岁,居然也没觉得这个儿子太成熟,大笔一挥,表示准备一下就立即出兵。石敬瑭立即谢恩,你要是出兵,就不是我干爹,就是我的亲爹。对此也不知道他那位刚刚过完生日的老娘有何感想!

这时候,城头传来消息,中央军进攻了,弟兄们顶不住了,老大快想办法。石敬瑭毕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身经百战,直到现在必须扛下来,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小干爹的援兵到来。

就这样,他亲自登上城头,跟士兵们同甘苦共,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了两个月,粮食吃完了,士兵减员严重,情况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干爹的身上,不久之后,消息传来,干爹果然来了,而且带来了金戈铁马五万之众。

也是活该李从珂亡国,本来耶律德光要到景阳也没这么容易,必须要通过好几道关口,著名的雁门关就在其中,可李从珂根本没有防御契丹的意思,更没料到石敬瑭有个这么给力的干爹,于是就把雁门关一带很多精兵都调去平叛了,这样一来,契丹人如入无人之境,剩下的也就是赶路了,他们仅仅用了十五天的时间就到达了晋阳城下。

当天耶律德光因为爱子心切就给石敬瑭写了信告诉他,“儿子你就别担心了,为父今天晚上准备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帮你把敌人打跑!”

石敬瑭接到消息之后大喜过望,但毕竟父子情深,他还是很担心自己的老子,赶忙跟老爹说让他小心行事,而且还说,等革命胜利之后,我这里要钱有钱,要美女有美女,老爹加油啊!

消息刚刚送出去不久,石敬瑭就接到了报告,大惊失色,没想到新干爹这么不听话,让他小心行事,居然这么轻敌,赶紧的,他把刘知远找来,让他全军出动,务必让他们父子团聚,不然就要了刘知远的脑袋。

刘知远带兵出城的时候发觉契丹人果然勇猛,后唐军此刻已经败了,被打得屁滚尿流地跑回营寨里去了。于是他和耶律德光商量了一下,在张敬达的营寨外面围了一圈寨栅,然后派出警犬巡逻,最外面弄一圈铁链,来个双层保护,防止侧漏,这样张敬达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了。

后唐政府顿时恐慌了,也幸亏李从珂乃是一代名将,他赶忙做出了军事上的调整,命令三路援军,前往晋阳会和,直击契丹,尽快破敌,总指挥也不是普通的凡人,乃是以前曾经多次击败过契丹人的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

三路大军出发之后,李从珂还是不放心,下令御驾亲征。本来这个作战方案从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可问题出在李从珂身上,要不说人不能富贵呢,李从珂当上了皇帝,传染了李存勖的毛病,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位猛人,变成二货了。他说得好听,御驾亲征到半路上就不走了。

上行下效,皇帝这样,赵德钧也跟着学,他也不好好的打仗,而是磨磨蹭蹭贻误战机,每天就只知道跟李从珂谈条件,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给孩子要官,后来居然想要趁机获得魏博镇的军事指挥权,李从珂当然不能给,那样还不如直接让他当皇帝算了,于是赵德钧干脆就不打了,谁让你不满足爷的条件!

正在这时候,赵德钧得到了一个让他快要气死的消息,要说石敬瑭真不白给,还真有两把刷子,认了个干爹还真是给力,居然把他封为了皇帝,国号为“晋国”。赵德钧心想,还是被包养来得实在!

于是他赶忙写了一封求包养信,意思就是,让耶律德光也任他当干儿子,反正您已经有一个干儿子了,一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也不差我一个,然后麻烦您把我也弄成皇帝得了!

耶律德光哪知道中原有抢着认人当干爹的风俗习惯呀,顿时觉得自己很有福气,就想顺势答应下来。可石敬瑭不干,他可不想跟别人分享父爱,更不想要赵德钧这个异性兄弟,于是马上让桑维翰过去谈判。

桑维翰去了之后发觉坏了,好像耶律德光已经铁了心要“生二胎”了,那可怎么办呢,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啊!于是他就趴在耶律德光面前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光,最后还真的把耶律德光的母性给哭出来了,说:“回去告诉我儿子,既然我包养了他,就一定不会找小三,我不会认赵德钧的。”

这样一来石敬瑭才放心,赵德钧也死心了。

一个月之后,被围困已久的张敬达部下要求他投降,张敬达不肯,而且表示,它能够打胜仗。而他手下的将士们都觉得您老人家吹牛的功夫堪称一绝,可是我们的智商也没有跌到冰点,您还是省省吧。他们手起刀落就砍掉了他的脑袋,顺手送给了契丹人。

这样一来,后唐最主要的一支精兵完蛋了。

十天之后,耶律德光率众向赵德钧发起了进攻,并且在第二天完胜了这个半途而废的干儿子,一个星期之后,赵德钧心胆俱裂之下赶忙向契丹人投降。整个后唐的军队全体瓦解,再也没有抵抗的能力了。

当时耶律德光想要回国,石敬瑭就抱住他毛茸茸的大腿死活不让走:“爹,您老人家不能抛弃我呀,我还不会走路呢!”

耶律德光指天起誓说:“我儿放心,干爹既然收养你,就绝对不会抛弃你,我永远都会做你坚强的后盾,有事儿就给找我,干爹马上派兵来支援你,反正燕云十六州都是我的了,很方便嘛!”

于是父子两人洒泪而别。然后石敬瑭开始继续进攻,五天之后,抵达河阳,渡过了黄河,抵达了洛阳城下。而此刻的李从珂皇帝连一兵一卒都派不出来了。两天之后,感觉绝望的李从珂,知道再也没有办法翻身,为了免遭侮辱,全家自焚而死。

五代十国第二国后唐,经历了十三年的风雨之后,落下帷幕。

相关内容推荐:

五代十国(下)

小说五代十国(下)点评:

《五代十国(下)》这本书很有味道,把很多情节都描绘的淋漓尽致,不错的小说。

最新穿越小说推荐

  • 最是难过痴心人,最是狠情伤心人最是难过痴心人,最是狠情伤心人

    《最是难过痴心人,最是狠情伤心人》这本书写的真不错,虽然是虚幻小说,但屋次清楚,真不错,我觉得,写这些真不容易

    作者:丢了一只龙虐恋已完结

  • 婚婚欲睡,顾少的火辣小娇妻婚婚欲睡,顾少的火辣小娇妻

    《婚婚欲睡,顾少的火辣小娇妻》除了开头有一些不太完美与结尾太仓促以外没有什么不好的,给四星

    作者:京华烟云言情已完结

  • 湄水春波湄水春波

    《湄水春波》剧情简单又不失真实,岁月静好,只是那些军人与无名英雄在负重前行……

    作者:流戈异能已完结

  • 医婚到底医婚到底

    个人感觉作者石幼熙的文笔比那些所谓的榜首书籍更棒,角色个性鲜明,更贴近现实,其中有很多的转折点,让读者无法猜测,这是大部分书籍所不具备的,石幼熙加油!!!

    作者:石幼熙玄幻已完结

  • 太后进了豪门太后进了豪门

    很多人说《太后进了豪门》这本小说很水,从客观角度来说,确实如此,文笔与遮天完美有很大的差距,剧情拖沓,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但以辰东的水准,他肯定可以写得好的,但他却不这么做,我想应该是他想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吧,就是那种可以在饭后睡前让人莞尔一笑的单纯,所以大家应该多给他一些鼓励,毕竟创新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现在的种种伏笔来说,后期应该很精彩!!!打长字好累啊...

    作者:佚名官场连载中

  • 穿越八零云律师的俏颜妻穿越八零云律师的俏颜妻

    《穿越八零云律师的俏颜妻》挺好看的,温暖如春的一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不长但交代的清楚,推荐

    作者:莞绮言情连载中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穿越> 五代十国(下)